兒童肥胖40%以上可發展為成人肥胖 從小遠離是兒童關鍵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023-08-09近年來,我國兒童超重和肥胖的肥胖發展患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其與多種并發癥相關,為成嚴重威脅國民健康,人肥增加社會成本,小遠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離關公共問題之一。因此兒童超重和肥胖問題需要家長、兒童醫生甚至全社會的肥胖發展重視。據調查數據顯示,為成我國6~17歲兒童超重和肥胖的人肥患病率,分別由1991~1995年的小遠5.0%和1.7%,上升至2011~2015年的離關11.7%和6.8%。其中41%~80%的兒童兒童肥胖可延續至成年。

什么是肥胖發展肥胖?
肥胖指由多因素引起的能量攝入超過消耗,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為成體重超過參考值范圍的營養障礙性疾病。
判斷指標:
1.體質指數(BMI)
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BMI=體重(kg)/身高2(m2)(適用于2歲以上兒童)
2.體脂肪成分測量
體脂肪含量即人體內脂肪組織占體重的百分比,是比較直觀地判斷肥胖的指標。
3.向心性肥胖指標
腰圍和腰圍身高比(waist to height ratio,WHtR),可以更好地預測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生風險;我國目前設置的切點:
6~15歲男童WHtR>0.48
6~9歲女童WHtR>0.48
10~15歲女性 WHtR>0.46
Tips:由于兒童與成人超重、肥胖的判斷指標有所不同,不同年齡階段,指標數值不同,所以判斷寶寶是否超重或肥胖,建議找專業兒童體態管理醫師,進行判斷指導。
兒童肥胖的原因與危害
肥胖的原因:
兒童超重、肥胖,與社會及家庭環境、自身飲食、身體活動、遺傳、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內環境、精神心理因素、藥物攝入等諸多因素有關。
肥胖的危害:
肥胖除了給兒童帶來身體不適,還會影響影響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如身體形象障礙、自尊心低下、社會關系受損、高度內化(抑郁和焦慮)以及外化行為問題(多動和攻擊性)等。
有數據顯示,約41%~80%的兒童肥胖可延續至成年。
要想寶寶成年后擁有勻稱好身材,需要從小注重寶寶體重管理哦!
遠離肥胖怎么做?
原則:控制攝入,加強消耗(管住嘴,邁開腿)
1.生活方式干預
飲食:
建議控制食物的總量,調整飲食結構和飲食行為。不建議通過過度節食減重。
在兩餐間饑餓時,優先選擇能量密度低、飽腹感強的食物,如低脂奶制品、新鮮蔬果等。盡量避免油膩及甜食攝入。
單靠飲食控制可能初期(6個月以內)控制體重滿意,但長時間持續減重效果欠佳。
運動:
應進行適合年齡和個人能力的、形式多樣的身體活動。
建議身體健康的6~17歲兒童每天至少累計達到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以有氧運動為主。
每周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抗阻活動,每天使用電子屏幕時間限制在2小時內。
睡眠:
睡眠不足是肥胖的高危因素。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如良好的睡眠規律、睡前避免參與較興奮的活動等。
如有睡眠障礙,需及時干預,并解決睡眠障礙問題。
2.心理行為干預
肥胖小朋友常見的心理因素,如壓力、沮喪、抑郁等,易導致過度進食引發罪惡感,而陷入惡性循環,出現自卑、抑郁、焦慮等異常心理。
需要在生活中尊重及傾聽他們的生活需求,而非一味的責罵、指責或打擊。
強調以家庭為單位、社會支持,創造積極效應,提高自信,維持遠期減重效果。
3.藥物治療
兒童一般不建議,只有在經過正式的強化調整生活方式干預后,還未能控制體重增加,或改善并發癥,或有運動禁忌時,才能對肥胖患兒進行藥物治療。
4.減重手術干預
一般兒童慎選。
(重慶松山醫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