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已經悄然而至,關于個常最近有些地方更是運動爆出40+℃的高溫,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減肥我本人減肥的識其實誤熱情總是一年當中最高漲的,相信大部分讀者朋友們也不例外。關于個常
攢了將近一年的運動肉肉想要消滅哪有那么容易,運動總是減肥減肥路上逃不開的途徑之一,但是識其實誤對于運動減肥,我發現不少朋友們都有一些容易自認為是關于個常常識的誤區。
比如大家總是運動習慣不開空調運動,因為潛意識里總是減肥將運動后的能量消耗和我們流出來的汗液劃上約等號,仿佛流的識其實誤汗越多,這次運動就越有成效,關于個常如果一場運動下來,運動都沒怎么流汗,減肥那么這次運動就白做了(至少在心理上)。
比如還有一種非常常見的說法是,空腹狀態下運動,能量消耗的效率要比非空腹狀態下高很多。
事實真是這樣嗎?
出汗越多能量消耗越大嗎?
太長不看版:
身體活動時的出汗量取決于很多因素,如溫度、脫水程度、體適能水平、疾病、藥物、服裝、遺傳等,因此,出汗并不是能量消耗的可靠指標。
出汗并不是能量消耗的可靠指標。
當我們運動時,我們的身體會利用我們的能量來為身體活動提供動力。這種能量轉化為熱量,從而提高身體的核心溫度。出汗是身體降溫并保持穩定溫度的方式。當汗水從皮膚上蒸發時,它會帶走身體的熱量并使其冷卻。所以,出汗是對運動的自然反應,目的是幫助調節體溫,但它可能不是能量消耗的可靠指標。
有一些因素可能會影響運動時汗水的產生量,例如:
01溫度
環境溫度會影響出汗和能量消耗。在較高的溫度下,人體在調節體溫時可能會出汗更多,但這并不一定意味著消耗了更多的能量。
02 脫水程度
脫水程度越厲害,我們的身體可能不會產生那么多的汗水,可能會產生含鹽濃度較高的汗液,這可能會影響測量結果。
03 服裝
衣服的數量和類型會影響出汗,但為了多出汗而用“薄膜包裹全身”,這并不是一個提高能量消耗的好方法。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不少類似的減肥法,比如用保鮮膜裹住身體,或者是穿上暴汗服再運動,甚至有一些網紅明星也在公開平臺分享過這類減肥方法,原理據說是當人體體溫升高時,基礎代謝值會跟著提高,基礎代謝提高了,那么能量的消耗效率也就跟著提高了。
那么看了這篇科普你該知道啦,這些都是不靠譜的,可別因為好奇心忍不住嘗試哦~
04 藥物治療
某些藥物可能會影響出汗和能量消耗,如抗膽堿藥減少出汗。
05 其他
此外,身體的脂肪含量、體適能水平、疾病、遺傳因素,都會影響運動時的出汗情況。
因此,出汗量并不是監測運動時能量消耗的可靠指標。
此外,需要溫馨提醒的是:運動時出汗量大,要及時補充電解質和水分,否則會導致水和電解質的紊亂,甚至發生危險。
我們現在知道流汗多不意味著消耗大了,那么,空腹運動是否能幫助加速消耗呢?
空腹運動減肥效果更好嗎?
太長不看版:
研究表明,禁食運動可以動員和促進脂肪的利用,但也有很多文獻并不支持這個結果。
所以空腹運動到底是不是更有助于減肥呢?我的態度是:一言難盡。
我們人類的能量主要儲存在脂肪組織(AT)中。當能量攝入過量時,多余的能量被脂肪組織所吸收并酯化成甘油三酯(TG)進行儲藏,在長時間禁食或者運動的條件下,機體需要調動內源性能量儲備,此時 TG 通過脂解過程釋放出游離脂肪酸 (FFAs)。然后 FFAs 被運送到外周并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程序轉化為能量。有研究證明脂肪細胞是分泌 FFAs 的唯一機制。因此,FFAs 在禁食和運動過程中絕大多數都來自脂肪組織中。換句話說,血 TG 與FFA 可作為脂肪細胞分解的標志物評估脂解程度[1-2]。
發表于2018年的一篇Meta分析 of vs. fed state on and post- : a & meta- 研究了空腹運動是否更減肥這個問題。這項研究分析了既往的46篇相關文獻,得出了如下的結論:禁食運動后的循環游離脂肪酸濃度(FFAs)高于進食后運動。這些發現在長時間的運動中得到了證明,表明禁食運動使脂肪組織動員增加。然而,文章中也指出,在使用久坐和/或超重/肥胖樣本人群的8項研究中,有6項研究(占75%)證明在禁食和進食條件之間,運動后的FFAs水平并沒有差異[3]。
而且,空腹運動有可能導致低血糖、酮癥酸中毒、高尿酸血癥等風險增高及骨骼肌流失等負面效益。因此,是否空腹運動以及運動的方式和運動量,需要因人而異。
總而言之,無論是在減肥還是在運動,又或是在工作生活中,都別太為難自己,尊重身體的感受,而不是與它做抗爭,健康生活,接納自己,保持一個好心態,比什么都重要~
*因為篇幅有限,一篇科普的體量無法解答完所有常見誤區,后續科普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趁新科普發布前,如果大家心中還有什么疑問,也歡迎給我們提問哦~
| 本文作者
徐穎
內科醫生
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
戳此看診/問診
| 審稿專家
余金泉
卓正內科醫生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碩士
戳此看診/問診
| 參考文獻
[1] 魏建翔,梅佳順,劉陽,et al.脂肪組織脂解:分子調節和代謝疾病的影響[C]//2018年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委員會會議暨"科技創新與運動生理學"學術研討會.0[2023-06-12].
[2] 劉曉龍,何夢曉,侯欽. 空腹有氧運動對體成分的影響及生理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20,22(8):104-108. DOI:10.3969/j.issn.1672-9463.2020.08.029.
[3] Aird TP, RW, BP. of vs fed-state on and post- : A and meta-. Scand J Med Sci . 2018 May;28(5):1476-1493. doi: 10.1111/sms.13054. Epub 2018 Feb 23. PMID: .
| 內容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