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在左,見的檻十指翻飛;右側的音樂畫家席地創作,她們彼此的場音創作更加激發了各自的臨場表現,這是樂會零門6月15日晚在北京璃墟劇場舉行的一場別致的音樂演出:看得見的音樂——融合演奏專場。
當天,真正兩位剛剛留學歸國的見的檻年輕藝術家各自用琴鍵和畫筆描繪他們心目中的音樂、情感和人生,音樂為觀眾呈現一場看得見的場音音樂會。她們分別是樂會零門是伯克利音樂學院融合音樂家周雨思,和剛剛取得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碩士學位的真正劉曉璇。
這不是見的檻10萬+的雞湯分享文,也不是音樂野生女性沙龍現場。
看得見的場音音樂,聽得懂的樂會零門繪畫
與傳統音樂會很不相同的是,藝術家們并不是真正西裝筆挺,也沒有嚴肅的禮儀要求,為了方便觀眾理解,音樂家還會認真講解每首曲目的背景故事及藝術特色,畫家也會交流她用色和筆觸與音樂的關聯,完成這場看得見的音樂。這里同樣不禁止觀眾說話,也不認為這是喧嘩,藝術家在表演過程中還會特意與觀眾交流感受和心得,并且在演出尾聲邀請大小觀眾上舞臺和畫家一起用畫筆描繪他們聽到的音樂。于是這場音樂會就成了全場觀眾與藝術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一個作品。
現場觀眾有專門從上海趕來追隨鋼琴家的粉絲、媒體來的朋友、音樂行業的從業者,更不乏音樂和繪畫的愛好者,他們抱著好奇心來到璃墟劇場感受向來為三大音樂殿堂(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所壟斷的北京市高品質音樂演出,無論是階梯下沉式的國際化音樂場館氛圍,還是北京一流的室內音樂效果,以及璃墟的靈魂——法國人菲利普自帶喜感的主持,都讓他們不虛此行。
有觀眾做了生動的描述:兩位藝術家通過音樂結合繪畫,像是組起了一臺實驗,音樂和繪畫都是變量,而在兩者的交鋒與融合之后觀眾就能體會到它們背后的藝術的存在,認識到藝術的疆域再大再廣,其核心正是人的情感與表達,而通過藝術家的講解,理解了音樂和繪畫的欣賞并非高不可攀,也并非聽不懂音樂,而是沒有用心去聽。
歸國藝術家創業,重返烏托邦圖景
當然這一切驚艷體驗的發起人正是音樂會的主角,鋼琴家周雨思。剛剛過了25歲生日的她畢業于伯克利音樂學院研究生部,擁有多首原創曲目,并且是第一位在伯克利音樂學院校史的畢業音樂會上進行獨奏原創曲目表演的音樂家,在校期間已經引起了國內諸如粱和平、崔健、撈仔等老牌音樂人的關注,放棄伯克利的留校邀約后回國創立源未文化,專注無形資產領域的管理交易平臺搭建。對周雨思而言,看得見的音樂就像此前在北京朝陽大悅城落地的空間IP重返烏托邦一樣,都是在踐行大眾和藝術家的精神產出人人平等這一理念。
談及接下來的打算,周雨思表示此次看得見的音樂是“從聯覺出發重新發現音樂系列”的開幕演出,接下來她還會嘗試更多不同類型的藝術形式融合創作,帶給觀眾更多作品,也帶給觀眾更多從未體驗過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