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贛州高新區企業生產車間
在乘車前往贛州高新區采訪的添動力路上,記者看到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贛州高新工廠,一片片火熱施工中的區筑建筑工地,還有一個個人來人往的巢引工業園區。誰能想到,鳳招就在幾年前,商引這里還是資待一片人煙稀少的荒地。如今,花開在鋰電新能源產業的添動力帶動下,荒地變新城,贛州高新散發出勃勃生機。區筑
從“鈷”開始發展鋰電新能源產業
贛州高新區位于贛州市中心城區贛縣區,巢引是鳳招“中國稀金谷”核心區,也是商引全市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15分鐘車程內足足有6個高速路口,資待可輻射至“贛粵閩湘”四省近70萬平方千米。稀土和鎢等新材料及應用產業是贛州高新區的首位產業,目前營收占比已突破80%。
“鋰電其實并不是我們的第一選擇,而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外之喜。”贛州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廖紹清對記者說道。
作為硬質合金黏合劑,鈷其實一開始價格并不高。彼時,贛州水西成立了一家801廠(贛州鈷鎢有限責任公司),那便是中國鈷業的發源地。騰遠鈷業最開始的員工就是801廠改制后的下崗職工。后來,在三元電池的應用中,鈷的價值被更大限度地激發出來,價格持續上漲,在當地慢慢發展形成了一個單獨的產業。
由于鈷、鎳、稀土等重要原材料的冶煉分離過程、冶煉環節和提純技術具備高相似性,相關產品的生產工藝一脈相承。因此,在這方面具有深厚歷史積淀的贛州高新區很快便在鋰電新能源領域站穩了腳跟。
“贛縣區鈷金屬量產能占全國的半壁江山,這就是騰遠鈷業、寒銳鈷業等一大批龍頭企業能夠在我們這里落戶的一個重要原因。”廖紹清表示。
“自然礦山”與“城市礦山”雙賽道模式
根據《贛州市贛縣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贛縣區目前已發現的礦種有煤、銅、鉛、鋅、鎢、錫、鉍、鋰、稀土等33種,礦區45處,自然資源儲備相對豐富。礦業及其延伸產業的利稅約104.45億元,占贛縣區規模工業企業利稅的58.56%,成為當地實現“十四五”規劃中“主攻工業、三年翻番”工業強脊發展戰略的重要引擎之一。
贛州高新區航拍圖
在采訪中,廖紹清介紹道:“我們采用的是‘自然礦山’與‘城市礦山’雙賽道循環發展模式,一方面通過‘自然礦山’為鋰電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必需的礦產資源儲備;另一方面通過‘城市礦山’,比如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再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鈷粉龍頭”寒銳鈷業采取的就是這種發展模式。2007年,寒銳鈷業在剛果(金)成立子公司,建立了“礦山—冶煉廠”的直供模式,充分保障原料供應的穩定。2017年,在贛縣區落地子公司——贛州寒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寒銳新能源”),并以該子公司為平臺重點發力新能源賽道。記者了解到,目前寒銳新能源正在從前端的原材料生產向后端的三元前驅體生產、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等具備更大利潤空間的下游環節延伸。
首個上市的本土企業——騰遠鈷業發展戰略是“向上游延伸”,在剛果(金)、東南亞等設立子公司,保障新能源原料供應;“把中游做大”,在2022年年底,年產2萬金屬噸鈷產品產線完工,鈷產品市份額同比有較大增長;“往下游拓展”,努力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據悉,騰遠鈷業在當地投資建設的新能源汽車電池材料前驅體項目現已正式開工,將實現年產2萬噸四氧化三鈷、12萬噸三元前驅體的產能,年產值可達200億元。
要“扛旗”也要“發展”
小金屬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會受限于其應用范圍。近年來,伴隨國內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蓬勃發展,關鍵金屬材料如稀土、鎢、鈷、鋰等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展,讓行業發展變得前景可期。
“我們要‘扛旗’,也要‘發展’,必須延伸出一條優勢賽道。”廖紹清坦言道,“從最開始支持稀土,到支持三元動力電池,再到現在支持鋰電新能源,贛州高新區出臺了一系列的獎勵幫扶政策,還投入了將近20億元來建設化工園區,以此大力推動產業生態的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普通園區的建設,化工園區往往由于涉及強酸、強堿加工等高危生產環節,對于基礎設施建設、安全管理、環保監管等方面的要求極高。贛州高新區花大力氣打造的化工園區無疑將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平臺。
把優質企業引進來,讓產業發展跑起來,要做的遠不止這些。走進贛州高新區中國稀金谷永磁電機產業園,建設中的“520”大廈數據中心躍然眼前,建筑中心呈環形,外圍兩幢呈弧形。建成后,這里將成為“中國稀金谷”的“數字大腦”。“產業園中剛剛新建了60多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即將迎來更多優秀企業入駐。”贛縣區工信局副局長曾祥東對記者介紹時說道。
為了發展鋰電新能源產業,贛州高新區為企業提供的不僅是真金白銀的幫扶,還從人力、物力等方面不遺余力地提供支持。“在永磁電機產業園中新建標準廠房是贛州高新區筑巢引鳳、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針對全區重點工業項目,我們通過實行‘五個一’幫扶工作機制(即一個區領導、一個幫扶單位、一個工作專班、一套工作機制、一套幫扶政策),為企業提供從項目立項,到開工建設,再到投產在內的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幫扶服務。尤其是像騰遠鈷業、寒銳鈷業這樣的重要項目,工作專班會蹲點在企業,與一線人員同吃同住,進行常態化調度與跟蹤服務,以確保項目順利投產。”曾祥東說道。
中國稀金谷永磁電機產業園只是贛州高新區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據了解,2022年,贛縣區地區生產總值達263.19億元,同比增長5.4%,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市第一方陣。贛州高新區獲批復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至今,在全國排名前進29位,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躍居全國百強。鋰電新能源風口下,一個千億元級一流國家高新區正逐漸浮出水面。
責任編輯: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