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重慶訊(記者劉文新)日前,重慶重慶市場監管局發布2020年消費維權熱點,發布涉疫商品價格及質量、消費行被食品和餐飲類質量、維權網絡消費成為消費者投訴舉報最集中的大熱點重點名領域。據悉,慶富2020年重慶市12315熱線、重慶平臺及各級消委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59.08萬件,發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36億元。消費行被
涉疫商品投訴集中
2020年,維權涉疫情相關投訴舉報在1月下旬到2月初集中爆發,大熱點重點名投訴舉報的慶富問題主要有:涉疫防護用品未明碼標價或銷售價格過高;銷售防護用品存在質量問題;商家銷售菜、肉及肉制品、重慶大米等生活物資未明碼標價、發布價格過高;消費者欲退訂酒店、消費行被宴席、婚慶等服務被拒等。3月中旬后,隨著相關行業和領域復工復產、學校復學復課,居民生活消費逐步恢復正常,疫情相關咨詢投訴舉報數量逐漸回落保持低值平穩狀態。市場監管部門對疫情爆發初期存在的銷售“三無”口罩等問題進行了及時處理,有力保障了防護物資有序供應。
銷售腐敗變質食品
2020年,重慶12315熱線和平臺共登記涉及食品和餐飲類投訴舉報34738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22.37%。消費者反映的主要問題有:一是食品安全問題。經營者銷售超過保質期、腐敗變質、霉變生蟲、混有異物、感官性狀異常以及標簽標識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二是價格問題。經營者銷售的食品未明碼標價或未按標價收費;三是廣告問題。網購食品和餐飲與經營者網頁宣傳的成分、含量不符,涉嫌虛假宣傳,或宣傳時使用絕對化用語。
“零接觸式消費”虛假宣傳
疫情防控期間,“宅經濟”“零接觸式消費”“網絡直播帶貨”異常火爆,但隨之產生的投訴舉報也較為突出。重慶12315熱線和平臺全年共登記涉及網絡消費類投訴舉報占投訴舉報總量的16.51%,主要存在虛假宣傳、食品安全未達標、商品或服務質量良莠不齊、經營者違約等問題。
金融消費收費不透明
金融消費的格式化合同收費不透明、產品介紹不全面、異地維權“難”等問題困擾著廣大網絡金融消費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重慶富民銀行通過網絡平臺推薦消費者在購油卡時采用分期金融服務。項目推出后,由于資金被挪用,無法為消費者提供正常加油服務,導致眾多金融消費者投訴。據調查,該項目逾期率高達97%。重慶市消委會多次約談重慶富民銀行,督促其妥善解決消費者投訴,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預付費消費糾紛增幅大
2020年,重慶12315熱線和平臺共登記涉及預付費消費領域投訴舉報10195件。投訴舉報主要集中在健身游泳、美容美發、教育培訓、洗浴按摩、餐飲住宿等行業,其中因經營者關門停業導致退款的投訴舉報較為突出,消費者對服務質量不滿意要求退還未消費費用情況也時有發生。
租車平臺遭遇退款難
在交通運輸新業態的分時租賃汽車領域,存在“借車容易、退押金難”問題。目前有關部門對租車平臺保證金或押金的監管尚有缺位,運營企業挪用押金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消費者租用重慶盼達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車輛后,1000元押金無法取回。重慶市消委會多次約談、督促,最終盼達公司將近千萬元押金退還給了消費者。
房地產虛假宣傳花樣多
2020年重慶12315熱線和平臺共登記涉及房地產投訴舉報9987件,主要體現在經營者未按雙方約定退款、提供優惠,或簽訂的合同與約定不符;經營者銷售房屋時宣傳的配套設施、綠化、使用材料等與實際不符,違規以“保升值”“保底租金”等噱頭作宣傳。渝北區市場監管局在巡查中發現某樓盤宣傳廣告中包含有:保底租金、保升值、“三最一心一地標 渝北區總價最便宜 5.1米層高 最稀缺雙軌接駁 最便捷空港與水港核心地段”等字樣,違反《廣告法》多項規定。
責任編輯: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