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技術從1G發展到5G,吸引消費者較為直觀的使用體驗改變體現在網速上。而從3G開始,為了更好的實現網絡覆蓋,各大運營商都選擇了增加基站的數量。理論上來說,這么做能夠讓網絡覆蓋變得更好,網絡質量也就變得更好。但事實上,如今的消費者對于網速愈發敏感,輕微的網絡波動都會讓消費者感覺到信號不佳。這件事無關對錯,但是對于運營商來說,卻提出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保證信號的穩定。
事實上,針對這個問題,全球不少國家都將目光聚焦在了“天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是傳統地面基站模式與現代通信技術之間存在的矛盾。2G向3G的轉變,實際上象征著移動互聯網產業的變革,由于要支持數據業務,支持更大的帶寬,網絡服務制式發生了改變,簡單的說就是從頻率復用的方式改為了采用相同頻率,并且改為通過擾碼規劃來區分不同的小區和避免鄰區干擾。盡管在后續的發展中,這種模式不斷被優化,不斷額引入新技術來保障信號穩定性,但是“呼吸效應”卻依舊無法避免,網絡服務質量越接近基站覆蓋邊緣就越差。事實上這也是為什么不斷在增設基站的原因。
其次是地面環境的干擾性。無線傳播的理想狀態是盡可能的不受障礙物阻擋,但事實上,手機頻繁使用信號的場所恰恰是干擾因素極復雜的城市環境,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繼續采用地面基站的方式,干擾就是不可抗力。而這其實也間促使了HAPS(High Altitude Platform System,高空平臺)或其他類似概念的出現——即將基站設備安裝在距離地面約20KM,位于平流層的飛行平臺上,以空對地的方式向地面的手機或物聯網終端提供連接服務,從而減少障礙物阻擋的干擾。
最后就是以無人機為代表的一系列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尤其是在應急通訊環境下,無人機曾經帶來了非常優秀的通訊幫助,使得大范圍內建設“空中基站”成為了可能。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空中基站的目的并非是取代地面基站,而是彌補空中基站的覆蓋盲區,盡可能保障所有用戶良好的、一致的網絡體驗。
那么這種想法什么時候能夠實現呢?從現有技術來說可能就在明年。此前,日本通訊機構就基站頻段問題,提出了新的方案——將高空平臺(HAPS)所使用的四個頻段作為國際標準,而這個方案也得到了國際認可。這一定程度上推動了HAPS建設的進程。事實上日本也計劃在明年推出HAPS等新一代通信技術,如果成果可觀,一定程度上也會促使其他國家跟進,驅使空中基站落實。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