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前團隊基于自主開發的新原理激光直寫設備,開發出了多種非常規加工方法,創新性地提出了激光誘導模量調控的應變新思路,取得了系列的相關成果(Laser & Photonics Rev., 2023, 2300014;Nature Commun., 2016, 7, 13743;Adv. Mater.,2012, 24 3010;ZL 2018 1 1454770.8)。最近,劉前團隊與北京化工大學王聰團隊、南洋理工大學高煒博團隊合作,在二維半導體應變誘導單光子源的研究上取得新進展,實現了激光誘導的二維半導體的大面積、陣列化納米應變結構的可控制備。研究團隊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技術的結合,實現了精準可控的二維材料局域大應變,建立了一種多級次、有序褶皺應變結構的制備新方法。通過精確設計褶皺應變結構的空間分布和應變梯度,獲得了單層WSe2的局部大應變(4%-5%)和單一最大應變點并消除了二維半導體與底層之間的隨機滑移,實現了單光子源同時具有高亮度(飽和計數達2×106 counts/s)、高穩定性和優異的單色性(單色發射概率約為70%)。 該研究為基于應變工程的高性能單光子源設計和調控及可尋址組裝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驗證。成果以Realization of single photon emitters with high brightness and high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monochromaticity為題發表在Matter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