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怡琳|圖片來源:劉偉民
一句「六分鐘護一生」,名醫民凌慢跑自1996年起,劉偉成功帶動臺灣婦女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晨點持續風氣,當初和女明星一起推動這項觀念的年歲專家——婦科名醫劉偉民,如今是體力亞洲執行達文西手術的紀錄保持人,但他自剖並非人生勝利組,走上還曾是名醫民凌慢跑一個被退學的輕狂少年,逆境挫折不斷,劉偉能挺過諸多難關的晨點持續力量,除了不服輸的年歲個性,還得力於一個習慣:天天早起運動。體力
每天凌晨5點慢跑,走上體能逆向成長
每天,名醫民凌慢跑清晨5點,劉偉劉偉民摸黑出門,晨點持續前往附近的國中操場,跑著一圈又一圈。這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多年的習慣了,別人賴床時他清醒,不分四季地勤勞鍛鍊。
碰上寒流來襲,這樣不畏低溫的作息,看起來更像是苦行僧,但他說:「我每天出門的那一剎那,實際上是有點高興,知道自己在進步?!惯\動習慣也非一朝一夕養成。
30年前,劉偉民在臺北榮民總醫院任職,同樣有看不完的門診,卻發現體力大不如前,難不成是未老先衰?這一刺激下,他開始在宿舍周圍跑跑跑,搭配重訓和游泳,日復一日,鐵杵能磨成針,而他將自己磨成了鐵人。
即使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習期間,正逢深冬,波士頓連續4個月下雪,天寒地凍,也擋不住他外出跑步的決心,外國人開車經過,也忍不住搖下車窗,對他比出大拇指?!改鞘且还晒鈽s的力量,等於是強迫自己,但卻不會覺得很痛苦?!顾貞?。
持之以恆跑到現在,體能不只沒有衰退,還有「逆向」的發展。
他深刻體會流汗時的痛快感受,以前跑18圈,現在可跑20圈;剛開始跑28分鐘,現在連跑40分鐘,加上持續練肌力,「當你覺得自己在走上坡的時候,每一天都是很快樂的,運動帶給我太大的樂趣?!?/p>
在他的養生菜單裡,跑步前先喝一大杯溫開水,每日攝取水果和蔬菜纖維質,早餐至少有牛奶,2顆蛋和精力湯。
參加國際會議時,他也先選擇有健身房的旅館,坦言自己重視形象,尤其在外國人面前,維持好的體態,等於展現「自律」的一面,他堅定地說:「我覺得把自己變得跟大部分人都不一樣,才可以創造不一樣的東西。」
曾是退學麻煩人物,三度重考進醫學院
如此嚴以律己,卻非一路走在高峰,鮮為人知的是,劉偉民有段輕狂又挫敗的慘綠歲月。
他來自左營的海軍眷村,就讀高雄中學時期,愛玩又不愛念書,考上逢甲大學土木系,卻不到一學期就發現志趣不合,決定要重考,於是,又考進中原大學化學系。
只不過,大學生活仍然渾渾噩噩,一遇到死黨相約,不惜翹課跑到臺北跳舞,到了大二,逃不過被退學的命運,只能先去服兵役。
沒想到,軍旅生涯仍風波不斷,他自恃辯論比賽冠軍的機靈反應,無意間頂撞學長,遭到惡整被「關禁閉」,期間痛苦不堪,嘗到失去自由的滋味,反而砥礪自己重新出發的動力。
退伍後,他表達再度重考的意願,父親已不抱期望,淡淡地說:「怎麼不去參加臺北市職業訓練班,去修理摩托車或汽車,學一技之長?」他心中百感交集,卻無從反駁,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地苦讀。
沒想到,這一次考上中山醫學院,跌破眾人眼鏡,底定他往後行醫的志向。
年齡到了掉髮?就留光頭吧!爽快直面所有逆境
劉偉民的身材結實,精神矍鑠,加上招牌光頭,有不少人形容他外表如「十八銅人」。
不過,原本他極力想保住頭髮,各種生髮水和藥劑都嘗試過,卻依然失效,到後來只能戴上帽子,掙扎到某一天,忽然想通了——乾脆把剩下的頭髮全理光,「原本心中以為很大的缺陷,不需要再掩飾,心都亮起來了?!?/p>
這也像他面臨逆境的態度,與其自我否定,不如直球對決。
例如,他開始做達文西手術時,病例量一下子暴增,飽受內外夾攻,有小道消息說他「偷雞摸狗」,手術量也只是灌水。
劉偉民並沒有憤慨地為自己反駁,而是把歷年來所有自己主刀的達文西手術,包括當中產生的併發癥,例如腸子受損,輸尿管受傷等,寫成一篇SCI論文,投稿到國際期刊發表。
「還沒有看哪家醫院敢寫出來。對抗負評,我把自己做得更好,愈來愈超越別人,那才是真正的反擊?!顾錆M鬥志地說。
面對一雙兒子,他則充分顯露出雙魚座的感性,「我有點感情用事,很容易眼眶泛紅。」
他記得一幕分離的畫面。多年前,開車送小兒子到寄宿學校時,周遭環境如同荒山野嶺,分開前,父子倆的擁抱讓他久久難以忘懷。
有一次發現小兒子主動捐出自己的薪水,請孤兒院的小朋友吃飯,又帶他們去買球鞋,也讓他暗自感動在心。

不放棄學習,成為婦科達文西聖手
面對手術,他則是全然的理性,曾有一次,幫自己的母親動手術,事後回想,執刀時和其他患者幾無分別:「完全沒有特別壓力,媽媽完全信任我就好了。」
在他眼中,達文西手術的出現,成功突破過去的侷限,「千萬不要排斥新的嘗試,發現它這麼powerful (強大),我是深愛它的?!?/p>
他比喻,如同在戰場上可以拿起衝鋒槍,遠超過步槍發揮的效果,讓手術趨近完美,「如果當初我因為做了很多成功的傳統手術,就排斥新東西,也會被淘汰?!?/p>
劉偉民擔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部長至今,每個月有超過百臺以上的大手術,累積達文西手術已多達3200臺,創全亞洲紀錄。只是,他忍不住反問:「這麼多案例都是智慧,難道退休後就丟掉了嗎?」
他從自動駕駛的電動車得到靈感,希望結合達文西和人工智慧,加上累積的技能知識,未來能開發出「手術導航」技術,讓更多年輕醫師學習時,可以少走些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