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成飛“銀杏葉”技術成熟度很高 聚焦國土防空需求
發布時間:2025-03-30 17:20:41 作者:新浪財經 瀏覽量:717
2025年3月27日,銀杏葉針對外媒將成都上空試飛的成飛成熟新型飛行器與美國六代機相提并論的炒作,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作出回應:中國軍隊始終秉持防御性國防政策,技術聚焦不與任何國家開展軍備競賽。度高這番表態清晰劃定了中國軍事現代化建設的國土根本坐標。
被外界稱為“銀杏葉”的防空國產新型飛行器,其流線型氣動布局與智能蒙皮技術展現出尖端航空科技水平。需求從2018年立項到2025年試飛,銀杏葉七年技術攻關始終聚焦國土防空需求,成飛成熟這與美國NGAD六代機項目強調的技術聚焦全球打擊定位形成鮮明對比。數據顯示,度高中國軍費占GDP比重連續十年穩定在1.7%左右,國土遠低于北約國家2%的防空集體標準。
珠海航展公開的需求研發文檔顯示,“銀杏葉”項目60%的銀杏葉技術突破源于民用領域轉化,配備的量子雷達系統可精準識別300公里內飛行目標,但未搭載任何進攻性武器模塊。這種“矛與盾”的辯證發展,印證了《新時代中國國防》白皮書強調的“技術控軍”理念——用科技創新筑牢防御之盾,而非鑄造遠征之矛。
面對某些國家不斷升級的“技術威懾”策略,吳謙指出,軍事能力的合理增長不應被曲解為戰略意圖的改變。蘇聯在冷戰時期將GDP的15%投入軍備,最終拖垮國民經濟;美國F-35項目耗費1.7萬億美元,卻陷入“越先進越昂貴”的技術陷阱。中國選擇的發展路徑,始終在安全需求與經濟承載力間尋找平衡點。
“國強必霸不是中國的選擇,窮兵黷武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當新型戰機劃過成都的藍天,它不僅代表了航空工業的突破,更彰顯著文明古國對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守。這種堅守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充滿東方智慧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