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十三五國內經濟面臨著增長速度換擋期、從石結構調整陣痛期、石化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疊加的強國嚴峻形勢。2016年是十三五“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石化行業如何在挑戰中前行?
在近期召開的從石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第四次會員大會暨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三五”發展戰略專題論壇上,來自商務部、石化工信部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強國負責人共同描繪未來發展的藍圖。
產能過剩矛盾未除根本
“十二五”期間,十三五面對復雜的從石國內外形勢,我國石化行業大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石化能源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強國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十三五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從石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石化企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對外合作取得顯著成果。
然而,我國石化行業產能過剩矛盾沒能從根本上緩解,產業和產品結構低端化、同質化問題依然嚴重。隨著我國能源資源以及環境約束的進一步增強,要素成本上升較快,市場需求增速減緩,石化行業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亟待提高。
“尤其是我國石化行業長期以來對高端化、差異化產品開發重視不夠,無法滿足消費市場的變化,制約了產業轉型升級,導致全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與貿易逆差大的局面并存。”專家指出。
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我國石化行業貿易逆差高達2819.9億美元。進口合成材料4548萬噸,進口金額占全行業的38.8%;進口有機化學原料4098.2萬噸,進口金額占全行業的29.7%。
供給能力不強,是我國石化行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不僅表現在產品質量較低,而且表現在供應側管理模式效率低及營銷服務模式落后。
確立石化強國發展目標
基于當前現狀,“十三五”期間,我國要努力從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轉變。“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下一步應該考慮怎樣改變基礎原材料、初級化學品為主的產品結構,大幅提升全行業創新能力。”專家說。
大力優化供給結構、努力提高供給能力是必由之路。“以三大合成材料為例,我國要重點開發合成樹脂專用料及高熔牌號;在防止丁苯橡膠、順丁橡膠等大宗橡膠產品產能無序擴張的同時,提高高附加值、綠色環保橡膠生產比例;提升通用級纖維的性能,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差別化纖維和多纖材料。”與會專家指出。
除了高附加值的產品外,綠色化工產品也是石化企業要重點發展的方向。綠色化工產品,不僅僅是產品使用過程中實現環保,生產過程也應當綠色環保。企業應當樹立綠色發展的形象,樹立“本質安全”的信譽,有一整套綠色發展的標準、措施和嚴格的監管、考核。
三路并進開好局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石化行業的開局工作必須做好,要抓住市場的痛點,加快增強創新能力,并且在經濟上見到實效。
從需求端看,傳統產業要加快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努力開拓高端市場、差異化市場,努力培育出一批具有競爭優勢和技術特色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的一年,我們應當在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專用化學品、現代煤化工和節能環保產業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專家指出,“要深入分析能源市場、農業市場、基礎化工原料市場、化工新材料市場、高端專用化學品市場、生產裝備、環保市場,找到新的市場需求增長點。”
從供應端看,企業要加快創新平臺建設,要按照行業“十三五”重大創新規劃,積極組建一批“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行業創新平臺,最終形成一批典型創新示范企業,樹立行業創新發展標桿,帶動行業創新發展。
“但不管怎么說,轉變發展方式必須要在經濟運行上、在質量上見到成效。具體就要完成3個轉變——從外延式發展向以技術和管理創新帶動質量效益提升的內涵式發展轉變;從粗放型發展向以節能環保為主導的循環經濟、綠色發展轉變;從制造型發展向提供‘產品+服務’目標的服務制造型轉變。”專家說。
生物化工:商業化應用待推廣
生物化工也是“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的領域。會議指出,預計“十三五”末,我國燃料乙醇產量達500萬噸/年,生物柴油產量達200萬噸/年。
會議指出,部分生物農藥、飼料用抗菌劑、有機酸產業已具備一定的產業規模和市場份額;聚乳酸等生物降解塑料在降低成本、完善技術之后,有望實現商業化生產;在生物燃料領域,當前燃料乙醇產量為230萬噸/年,生物柴油產量在70萬~80萬噸/年。
下一步,我國相關部門將通過提升技術水平和經濟性,促進生物基新材料、生物基化學品及生物燃料的規模化商業應用;要加快生物醫用燃料的開發,滿足快速擴大的市場需求。
生產服務業:鼓勵企業“裂變”
生產服務業涵蓋的范圍較廣,包括第三方物流、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服務外包、融資租賃等行業。
會議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要重點發展科技服務、研發設計、工程承包、信息服務、節能環保服務、融資租賃等與石油化工行業相關的現代生產服務業。
具體來說,我國將鼓勵優勢企業“裂變”專業優勢,通過業務流程再造,面向石化行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引導企業分離和外包非核心業務,開展工程項目、工業設計、產品技術研發和檢驗檢測、工藝診斷、流程優化再造、技能培訓等服務外包工作,整合優化生產服務系統,向產業鏈高端延伸。
同時,我國將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石化生產經營全產業鏈緊密結合,提高研發設計、工程建設、生產控制等涉及石化生產全過程管理效率。
正文未完,請點擊分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全文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