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氣候變化的大能源關注以及化石能源消費峰值將會到來的判斷,殼牌、發展道達爾、模式BP等大石油公司建立“大能源”發展模式,任重提供包括油氣在內,道遠涵蓋風能、大能源太陽能、發展地熱、模式生物質能乃至電力傳輸與分配等多元化的任重能源產品。殼牌追求商業價值,道遠也富有情懷色彩,大能源提出要向社會提供符合《巴黎協定》要求的發展產品。事實上主要是模式殼牌、道達爾等公司基于能源趨勢的任重一種判斷,認為低碳、道遠清潔產品將是趨勢,希望在能源格局大變革中掌握先機,成為未來能源行業的引領者。
“大能源”發展模式著重突出天然氣的核心位置。殼牌明確提出提供越來越低碳的產品,道達爾意圖通過低碳電力和天然氣業務引領未來,BP力圖轉型成為一家天然氣公司。天然氣在大石油公司能源轉型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角色,成為所有實施能源轉型公司的共同選擇。轉型公司將天然氣視為能源轉型的重要載體,在全球構建體量龐大的LNG組合,延伸天然氣產業鏈,直接面向終端用戶并拓展至天然氣發電及電力傳輸與配置領域。
殼牌是當前全球最大的LNG貿易商,2016年液化能力達到4000萬噸,并持續建設LNG項目夯實在業內LNG領導者地位。殼牌啟動了以其為首、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等加入的年產規模達2800萬噸的加拿大LNG項目。道達爾目標是成為僅次于殼牌的第二大LNG貿易商。道達爾收購了Engie的LNG資產,并啟動了規模超過高更LNG項目,投資達400億美元的澳大利亞Ichthys等項目以及俄羅斯亞馬爾第三套、第四套裝置,并陸續有北極LNG-2、美國卡梅隆(Cameron)項目等在等待最終投資決定。BP在LNG上的勢頭不如殼牌、道達爾,但轉型天然氣的決心不可逆轉。2016年BP收購的5筆資產中3筆是天然氣資產,2017年投產的7個油氣項目中6個是大型天然氣項目。
低碳電力是“大能源”模式“兩翼”之一。在BP、殼牌等公司看來,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未來將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主體。殼牌在全球各地有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并投資北海風能項目。BP于2017年重回太陽能領域,并繼續大力推進美國和荷蘭的陸上風電。道達爾收購主要業務為風能、太陽能及水電的可再生能源公司EREN RE主要股份,力圖成為全球領先的光伏公司。道達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長期規劃,計劃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產品占比達到20%。
布局出行領域是“大能源”模式前瞻性業務。出行領域已經超出能源生產,是石油公司最大的戰略跨界。BP最為激進,2018年收購英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公司經營公共充電網絡的子公司,與中國的蔚來資本簽署建立在中國移動出行高端領域探索新機遇的長期合作關系,還對“超速充電”創業公司StoreDot進行風險投資。BP認為共享汽車將成為未來人們主要出行方式,并且大部分汽車使用新能源。殼牌同樣緊盯未來交通。2017年殼牌投資了電動汽車充電站運營商New Motion,和歐洲Lonity公司達成合作協議,要在2019年前在歐洲高速公路建立80個充電站點。道達爾相對謹慎,僅收購了一家電池制造公司。總體而言,大石油公司在交通出行領域投入比例較小,處于摸索階段。
“大能源”發展模式沒有擺脫石油色彩。無論是殼牌、道達爾還是BP,油氣仍然是這些公司最為主要資產,公司業務圍繞油氣展開。殼牌實施大能源全套戰略選擇,意味并不放棄石油。殼牌最近加碼了巴西鹽下和美國墨西哥灣深水資產,在爭奪必和必拓位于美國非常規資產時,以微弱的價格劣勢惜敗于BP,也顯示了殼牌對石油的重視。道達爾在油價大幅下降以來積極尋求優質石油資產并購機會,斥巨資購買馬士基石油、進入阿布扎比陸上油田等,體現了道達爾對石油業務的依賴。道達爾和其他石油公司一樣,在努力尋求提高組合質量,拉低整體資產盈虧平衡成本。事實上,上游業務也是實施“大能源”模式公司最賺錢的業務,是大石油公司進行能源轉型最主要的現金流保障。道達爾2017年上游調整后凈經營利潤達到60億美元,貢獻集團凈利潤的50%。石油公司的發展目前很難離開石油,只有在石油業務基礎上,大石油公司才得以在新能源及出行領域施展拳腳。
石油公司“大能源”模式面臨種種挑戰。當前轉型公司最為倚重的LNG業務,盡管其消費需求持續看漲,全球龐大的LNG供應潛力使其有可能面臨供應過剩局面。殼牌認為未來全球LNG需求增速是天然氣的2倍,達到4%,按這個增速2025年全球LNG消費可能達到4億噸。而全球LNG主要出口潛力國家美國、加拿大、俄羅斯、莫桑比克以及澳大利亞、巴新等國家都有大量LNG項目已經或者即將通過最終投資決定,預計未來兩年新增天然氣液化能力1.5億噸, 2020年全球LNG出口能力達到4.5億噸,將超過市場對LNG的需求。供應過剩將拉低LNG的價格,進而影響LNG的競爭力。當前全球大部分LNG長貿合同價格仍然和油價掛鉤,而飄忽不定的油價也使得LNG的回報有很大不確定性。
根據伍德麥肯錫的分析數據,當油價低于50美元/桶時,大部分LNG項目如巴新T3LNG、西非FLNG、俄羅斯北極第二套LNG及美國、莫桑比克等大型LNG項目都不具備經濟性。只有當國際油價高于70美元/桶,大部分LNG項目才能滿足投資標準。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業務回報不及石油。具有示范性的太陽能、風能項目投資收益率達到10%,而陸上常規石油能夠達到15%,北美非常規的回報率更高。電力業務則是一種跨越,盡管是天然氣業務的自然延伸,但是電力貿易對于石油公司而言仍然是全新領域,其盈利模式尚未建立。至于移動出行業務則是轉型公司最大的戰略跨界,目前處于非常早期階段,盈利為時尚遠。另外,“大能源”模式跨越不同業務領域,再加上體量龐大,這將對公司的管理能力、財務能力、短期效益與長遠發展平衡能力等都形成巨大挑戰。
成長需要付出代價,“大能源”模式的發展不會是一帆風順,但行業的進步需要有殼牌、道達爾等具有創新精神勇于探索的先行者。石油公司“大能源”模式符合能源發展趨勢,這將是一個長期、漸進過程,需要殼牌、道達爾等能源轉型公司保持戰略定力并付出艱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