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印象里,開始現代主戰坦克向來以高大威武的不顧形象而著稱,尤其是體面天際“豹2”、M1系列西方主戰坦克尤其如此。簡直但在慘烈的丑出俄烏沖突中,不管是開始烏克蘭還是俄羅斯的裝甲部隊,都為了提高生存力而對坦克外形進行全面改動,不顧那形象簡直是體面天際慘不忍睹……
炮塔轉向后方的烏軍M1A1主戰坦克
在這方面的最新案例是美國援助烏克蘭的M1A1主戰坦克。當這些美國坦克最初出現在烏克蘭戰場時,簡直它們并沒有像其他西方坦克那樣安裝附加裝甲,丑出也沒有任何防御無人機的開始設備。結果至少有8輛M1A1被俄軍各種武器摧毀。不顧
痛定思痛的體面天際烏軍趕緊把這些寶貝坦克撤下前線,并進行全面改裝。簡直近日它們的丑出“定妝照”終于公布了——就一個字“丑”。照片顯示,M1A1的炮塔上安裝了新生產的標準化反無人機格柵裝甲,車體兩側安裝了美軍標準的反應裝甲套件,車體前部還安裝了蘇聯研制的“接觸1”爆炸反應裝甲。此外,該坦克其他部分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改裝,以增強它的防護能力。
之所以要如此大面積地采用反無人機格柵裝甲,就是因為俄烏沖突中,第一人稱視角(FPV)自殺式無人機對坦克的威脅實在太大了。美國官員抱怨說,俄烏沖突中廣泛使用的無人機,意味著“沒有一輛坦克能在露天行動而不用擔心被發現”。它們具有極高的機動性并攜帶空心裝藥破甲戰斗部,已成為俄烏武裝沖突前線雙方的共同威脅。目前FPV自殺式無人機在戰場上構成的威脅與火炮不相上下。烏克蘭希望今年將FPV無人機的產量提高到100萬架左右,而俄羅斯在相關領域的產能與烏克蘭不相上下。
由于FPV無人機非常靈活,在熟練操作員的控制下,它們甚至可以利用格柵裝甲和其他防護系統的狹窄空隙發動攻擊。因此這些格柵裝甲必須根據不同的坦克型號量身定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研制和安裝難度。據稱,目前烏軍已經接收了超過25套附加裝甲系統,其中7套用于M1A1主戰坦克,此外烏軍現役的T-64和T-72系列坦克也在加裝類似裝甲。
由前線部隊自行改裝的俄軍“海龜坦克”更是千奇百怪
同樣是面對無人機威脅,俄羅斯選擇了另一條技術路線——當然也更丑了。那就是最近頻繁在社交媒體上露臉的“海龜坦克”。老司機之前也介紹過,“海龜坦克”本質上是俄軍為應對特殊任務而改裝的一種極端化設計,它用各種裝甲材料將整輛坦克完全包裹起來,甚至連炮塔幾乎都沒有轉動的余地,相當于完全放棄了自身的機動性能和觀察視野,更不用指望射擊對手了。
但“海龜坦克”采用這樣的設計自有原因。去年烏軍夏季大反攻期間,面對俄軍密集布設的雷區,烏軍投入的西方先進坦克因為掃雷裝備不足而損失慘重。如今攻防雙方換位,為突破烏軍雷區,俄軍專門改裝了極端強化防御的“海龜坦克”。它在前部安裝有KMT-7掃雷滾輪,旨在提前引爆各種地雷,為后方車輛開路。目前烏軍的大口徑炮彈短缺,對抗俄軍坦克進攻主要依靠地雷和無人機。由于掃雷行動往往進展緩慢,領先的車輛更容易成為無人機的目標。而這種犧牲戰場機動性和火炮視角,能夠頂著烏軍無人機、迫擊炮和輕武器攻擊的“海龜坦克”已經數次作為開路先鋒突破烏軍戰場防線。
當然,俄軍“海龜坦克”強化防御的極端設計并不能保證它的萬無一失,面對烏軍的各種火力打擊,它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總體而言,“海龜坦克”是應對極端戰場環境的臨時措施,并不代表未來坦克的真正發展方向。但全球軍事觀察家都在密切關注經過俄烏雙方改進的坦克,到底能否應對無人機等新型戰場威脅。
正如美媒所言,這種矛與盾的戰場斗爭不會停止。在研制新型無人機和反無人機措施方面,俄烏沖突出現了極快的創新周期。新的反無人機措施出現后,很快就會出現更先進的無人機。例如在俄烏雙方的裝甲車輛都開始配反無人機電子戰系統后,前線出現了一種有線操縱無人機,似乎是專為不受電子干擾而特別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