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日前在一份《世界能源展望》草案中稱,全球天然氣市場將面臨過剩,這使得油氣價格聯動會減弱。國際過剩這份草案預計將于11月10日發布。國際過剩
國內觀察者認為,這可能導致天然氣價格下降,但會給久拖不決的國際過剩中國天然氣價改帶來契機。
草案稱,全球天然氣市場已從賣方市場演變為買方市場,因為需求走弱但供給提高,供應將出現大量過剩。國際過剩這種情況至少會持續到2015年左右,可能對天然氣定價機制產生深遠影響。國際過剩
業內普遍認為,如果未來油氣價格聯動減弱,氣價很可能在供求關系作用下出現下跌。國際過剩這是國際過剩天然氣生產國和出口商所不愿看到的。
但對不斷增加天然氣進口的國際過剩中國來說,這卻是個利好,尤其是久拖不決的天然氣價改將由此獲得契機。
事實上,中國的國際過剩天然氣價格改革之所以推進緩慢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國內外氣價價差不斷拉大。“中國天然氣價格調整受國際氣價的國際過剩壓力很大。”天然氣專家、國際過剩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毅軍昨天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由于國內氣價低、國際過剩國外氣價高,使得中國對外氣價談判很困難,而國內天然氣改革也步履維艱。國際過剩
劉毅軍認為,外部氣價如果下跌的國際過剩話“當然對國內天然氣改革很有利,因為相對較小的價差更有利于推進改革”。
“同時,對價格敏感度較高的國際過剩城市燃氣來說,在價差較小的條件下理順氣價也更容易被用戶接受。”劉毅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