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日從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增減掛鉤《安徽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有償調劑管理辦法》近日出臺。安徽該辦法規范貧困地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縣域調劑,出臺并規定復墾為一般耕地或其他農用地的土地每畝30萬元左右,復墾為高標準農田的新政每畝40萬元左右。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是億助指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一個特定的力脫區域范圍內將拆舊地塊和建新地塊等面積共同組成建新拆舊項目區。項目實施后,貧攻復墾村莊土地騰退出的增減掛鉤建設用地指標除優先用于項目拆舊區被拆遷農民安置、農村公共設施和非農產業發展等建設外,安徽剩余的出臺騰退建設用地指標一般稱為節余指標,節余指標一般用于城鎮建新區發展。土地
安徽金寨縣農村一景。億助洪曙光/攝
據悉,力脫為支持脫貧攻堅,2016年原國土資源部出臺了《關于用好用活增減掛鉤政策積極支持扶貧開發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通知》,明確國家級貧困縣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可以在省域范圍內調劑使用。2017年原國土資源部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運用增減掛鉤政策支持脫貧攻堅的通知》,規定省可以自行決定省級貧困縣是否能在省域范圍內調劑使用。
根據上述規定,2016年12月,《安徽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流轉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出臺,規定在省內開展了貧困縣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縣有償調劑工作。據統計,從2016年12月30日到2018年12月4日,安徽全省共有11個貧困縣調劑出節余指標29個批次,合計3.63萬畝,成交價款152.7億元,有力地解決了貧困縣建設和發展的資金問題。
據安徽省自然資源廳測算,若每年實施20萬畝增減掛鉤來計算(2017年國家已安排安徽省25萬畝),到2035年城鎮建設發展需要通過增減掛鉤復墾舊村莊300萬畝,如按每畝投入15萬元的保守測算,僅通過增減掛鉤就可以為農村帶來4500億元資金支持,年均近300億元資金投入到農村。
而從村莊復墾潛力資源分布來說,安徽省的皖北和大別山地區(即阜陽、亳州、宿州、滁州、六安、安慶6市),人口占全省50%,村莊用地達1005萬畝,占全省60%,人均村莊用地453平方米,比全省平均水平多68平方米。同時該地區也是安徽脫貧攻堅重點區域,共有國家級貧困縣18個,省級貧困縣11個,占全省貧困縣總量的90%。通過在這些地方強力推進農村土地整治,既有利于節地挖潛,也有利于助推脫貧攻堅。可以說實施增減掛鉤能夠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記者 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