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芳(右一)和同學王少鵬、熊貓女俠任嘉良、個求閆紅鶴獻血 武漢血液中心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晏雯 通訊員 薛萱 閆蕾
“我能來,助電馬上到!話火”人群中占比僅千分之三的線馳血“熊貓血”患者急需輸血治療,同樣是援還“熊貓血”的女大學生張惠芳,在接到血液中心的同學求助電話后,40分鐘之內便火速趕到武漢血液中心江南分中心。參獻更讓采血護士沒想到的熊貓女俠是,趕來獻血援助的個求不止張惠芳一個人,一共來了四個。助電
“獻血‘4缺3’,話火一起去嗎”
12月22日上午,線馳血武漢血液中心接到協和醫院車谷院區緊急用血申請,援還一位在ICU接受治療的同學重癥肺炎患者急需輸注B型RH陰性血小板,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熊貓血”。武漢血液中心迅速查詢B型RH陰性獻血者信息并啟動電話招募,10:40工作人員撥通了張惠芳的電話,“我能來,馬上到!”沒等工作人員說完,張惠芳便一口答應了下來。
“我當時正在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張惠芳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接到電話后,她邊收拾東西,邊在微信群里發布了一條信息:“我現在去血液中心獻血,有一起去的嗎?拼車4缺3!”不到3分鐘,便有三位同學主動報名。
接到電話后僅40多分鐘,張惠芳便和同學們趕到了武漢血液中心江南分中心,“他們不是‘熊貓血’,但是可以幫助其他病人。”張惠芳主動跟護士說明了情況,四人各捐獻了一個治療量血小板。“沒想到一個招募電話,可以讓四位患者渡過生命難關。”采血護士告訴張惠芳,她捐獻的血小板會被優先送往檢驗,合格后第一時間發往協和醫院。
從“開學第一課”到“必修課”
“這是我第20次獻血。”今年24歲的張惠芳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的大四學生,她第一次獻血是在2018年,“當時護士說我是熊貓血,我驚呆了!”張惠芳了解到,熊貓血在人群中占比僅千分之三,如果遇到需要輸血的情況,只有“熊貓血”能幫助“熊貓血”。從那以后,張惠芳便開始了獻血之路。
大二那年,張惠芳自愿報名參軍,兩年的軍旅生活更讓她懂得奉獻的內涵。2021年,張惠芳退伍回到學校繼續念書,她加入了學校“士兵之家”微信群,發現群里不少同學都參與過獻血,她便主動約同學一起。“從參與者變成組織者是在今年9月份。”當時正值開學季,張惠芳策劃了一個“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獻血活動,她將通知發到群里,大家紛紛響應。此后,她每個月都會組織一次獻血,“開學第一課”變成了大家的“人生必修課”。
記者看到,“士兵之家”微信群里一共有200多名成員,均為退伍大學生,大家累計獻血已經達到200多人次。
“希望我捐獻的血小板能盡快輸注給患者,祝他早日康復!”張惠芳說,大家對“熊貓血”似乎關注得更多一些,但實際上所有血型的血液都同樣重要,“希望更多人能夠加入。”張惠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