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第四高改變,高尿酸血癥的高尿發病率逐年上升,我國成人患病率超過20%,酸血保守估計我國已有1.2億高尿酸血癥患者。癥危
摘要: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隱形改變,高尿酸血癥的第四高發病率逐年上升,我國成人患病率超過20%,高尿保守估計我國已有1.2億高尿酸血癥患者。酸血高尿酸已成為繼高血壓、癥危高血糖、隱形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第四高”,是高尿引發痛風、腎臟損害、酸血心腦血管疾病的癥危重要因素。然而,隱形目前人們對高尿酸血癥的了解和重視程度還很低。
優秀專家指出,高嘌呤飲食、代謝綜合征和腎功能損害是導致高尿酸血癥的主要原因。高尿酸血癥在初期沒有任何癥狀,僅有約20%的人可能出現痛風,因此很多人在檢查出患有此病后并不重視,因而未能及時被診斷和接受治療。
臨床上痛風可分為急性發作期、間歇期和慢性期,與之相對應的癥狀和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急性發作期,常有單個關節疼痛,這其中大約一半的患者發生在第一跖趾關節(也就是大踇趾關節)處,此時關節局部會出現紅腫、皮溫升高、觸痛明顯、關節活動受限,疼痛會逐漸加重讓人難以忍受,有部分患者會在一周左右逐漸好轉。
在發作間歇期,個體差異較大,可能會相隔1-2個月或1-2年,但如不正規治療,發作頻率會逐漸增加,癥狀持續時間延長,無癥狀間歇期逐漸縮短,甚至癥狀不能完全緩解。
在慢性期,高尿酸血癥會長期存在,通常在耳廓或關節處長出大小不一的結節,破潰后排出白色粉狀或糊狀物,長期不愈,很少發生感染,但大量的痛風石沉積于關節內造成關節骨質破壞、組織纖維化、關節退行性改變。
如尿酸結晶累積腎臟,可能導致高尿酸腎病和尿酸性尿路結石,較小的結晶隨尿排出,較大者可導致尿路梗阻,出現腎絞痛、血尿、排尿困難、腎盂積水,嚴重的將導致腎功能衰竭。
優秀專家說,想降尿酸,光靠吃藥是不夠的,因為20%的尿酸是由攝入的嘌呤而合成”,因此需要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減少動物內臟、濃肉湯、海魚以及貝殼等高嘌呤飲食的攝入,多食用水果、蔬菜、堅果、牛奶等低嘌呤飲食,同時要嚴格限制飲酒、適度減輕體重。為了促進尿酸的溶解和排泄,高尿酸血癥患者應多飲水,成年患者每天飲水量需超過2000毫升,尿液pH值偏低的患者還需服用小蘇打進行堿化尿液治療。在此基礎上,還應嚴格按照專科醫生建議,根據不同情況正確地使用特定的藥物。
為了提高患者和醫生的重視程度,已有學者提出倡議將4月20日定為“高尿酸日”(男性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為420umol/L),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專家對此提醒大家,一旦出現痛風癥狀應及時到專科就醫,盡早篩查確診并進行有效的飲食和生活干預、合理規范用藥,以緩解病情、減輕對身體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