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解市集攤“接電難” 智慧電實現“碼上通”
“以前擺攤接電,接電難不是紓解市集實現四處找插座,就是攤智通自己拉電線,又麻煩又不安全?;垭姮F在好了,碼上手機一掃就能用電,接電難費用按實際使用算,紓解市集實現剩下的攤智通錢自動退回。”在雞西市麻山區大集廣場上,慧電攤主王先生一邊用手機操作著新安裝的碼上用電終端,一邊難掩欣喜地說道。接電難 隨著國網雞西市郊區供電公司首臺“掃碼共享用電”終端在麻山區大集調試成功并投入使用,紓解市集實現當地地攤經營者、攤智通臨時用電用戶迎來了用電服務的慧電全新體驗。這一創新模式不僅精準破解了臨時用電的碼上痛點,更以數字化服務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電力新動能”。 從“愁用電”到“秒用電”,靈活服務破解場景痛點。 長期以來,地攤、集市等臨時用電場景面臨著“三大難”:用電地址不固定、時間靈活難保障、容量需求不穩定。經營者們或私拉亂接電線形成“蜘蛛網”,或攜帶沉重的蓄電池奔波,既存在安全隱患,又增加了經營成本。而“掃碼共享用電”終端的落地,恰好直擊這些痛點。用戶只需通過手機掃碼,即可實現“即掃即通”,無需提前申請、無需繁瑣手續;計費方式按實際使用時長、電量精準結算,剩余費用自動返還,從根源上降低了用電成本;終端更支持7×24小時不間斷服務,完全適配地攤經營“早出晚歸”的靈活需求。 “以前備個蓄電池,既不方便,也不安全,還總擔心沒電耽誤生意?,F在有了這個用電終端,掃碼即可通電,隨時用、放心用,周邊環境也變得更好了。”麻山區大集廣場的小吃攤攤主李女士高興地對記者說。 從“保供電”到“優服務”,數字化賦能安全與環境雙提升。 除了便捷與經濟,“掃碼共享用電”的推廣更帶來了安全與環境的雙重改善。過去,臨時用電場景中“地爬線”“亂接線”現象屢禁不止,不僅易引發觸電、火災等安全事故,還影響了廣場、集市的環境整潔。智能用電終端通過“遠程監控”功能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一旦出現過載、短路等異常情況,系統會自動斷電并報警,從技術層面筑牢安全防線。同時,統一規范的用電終端替代了雜亂的電線、蓄電池,讓麻山區大集廣場的環境煥然一新。“現在逛集市,地面干干凈凈,再也不用擔心踩到電線了,看著舒心,逛著也安心!”市民李阿姨的感受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 從“單一場景”到“多元延伸”,服務版圖持續拓展。 此次落地的智能用電終端并非終點,而是國網雞西市郊區供電公司探索“共享用電”的起點。據介紹,該模式聚焦“高頻場景、便捷服務”定位,后續將進一步向農業灌溉、房車營地、綠色出行等領域延伸,實現“一終端適配多場景”。 無論是農戶灌溉時的臨時用電需求,還是房車旅行者的充電需求,都將通過這一模式得到高效滿足。“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創新,讓電力服務像‘共享經濟’一樣靈活,真正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便捷電力’。” 國網雞西市郊區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麻山區大集的煙火氣里,到未來更多場景的用電需求中,“掃碼共享用電”正以智慧化、數字化的服務,重新定義著臨時用電的體驗。這不僅是供電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升級,更彰顯了電力企業以創新賦能民生、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掃碼共享用電”凝結著供電服務智慧,國網雞西市郊區供電公司后續將進一步探索在農業灌溉、房車營地、綠色出行等領域的共享用電,實現一終端、多場景,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與經營提供更多便利,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國網雞西市郊區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