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投入1.5億元,不凡在病毒最兇猛的書寫階段有效保護了全區74萬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強力攻堅“保交樓”“難安置”,解決了一批城建領域歷史遺留問題,非凡長期未辦證的答卷1192戶群眾順利拿證;兩次榮獲全省投資“賽馬”激勵先進區,獲得土地獎勵指標300畝……
2022年,不凡田家庵區抓好“疫情要防住、書寫經濟要穩住、非凡發展要安全”三件大事,答卷奮力推進五大攻堅行動,不凡在現代化幸福美麗田家庵建設新征程中邁出堅實步伐。書寫
堅定不移抓產業促升級,非凡不斷壯大實體經濟
田家庵區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答卷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產業、不凡企業等實體經濟要素高質量發展。書寫重點項目推進有力,非凡睿欣產業園一期在全市率先通過“承諾制”審批,實現“拿地即開工”。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29個,總投資480億元,是全市唯一實現省集中開工重大項目全部開工并納統的縣區,連續三年獲評省重點項目推進工作考核先進區。工業基礎不斷夯實,落戶聚英智能家電、廈晶空調等工業項目19個;新增戰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規上工業企業14家,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分別增長33.9%、63.7%;新增園區建設用地400畝、標準化廠房28萬平方米。商貿服務業穩中向好?;茨贤挊穲@、花鳥蟲魚市場相繼開業,聯華二期、佰益優選等項目投入運營,龍湖游樂園即將開放,新增限上商貿單位15家。獲批省級服務業集聚區、省級服務業改革創新試點區。鄉村產業持續做精。全面實施“兩強一增”,建成高標準農田2.42萬畝,糧食生產“十九”連豐。推進農業生產“大托管”,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率達55.6%?;茨下辄S雞、“淮晶”草莓入選“皖美農品”區域品牌。
堅持不懈抓改革促創新,激發發展活力動能
田家庵區著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設立5億元產業基金,開啟基金招商新模式。舉辦杭州、深圳、常州等招商推介會,簽約圣點科技等億元以上項目24個、總投資46.8億元。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6家,進出口總額8000萬美元、增長15.9%。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深入踐行“一改兩為五做到”,持續“優環境、穩經濟”,解決企業各類問題2900余個,兌現獎補資金7200余萬元,退、減、降、緩稅費3.7億元,新增金融貸款403.84億元、稅融通14.09億元。為企擔保2.62億元,費率降至1%以下。營商環境考評躍居全市首位。重點領域改革縱深推進。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程網辦占比99.06%。實施工業畝均效益評價,促進低效企業轉型升級。四宜建投集團多元化發展,總資產超120億元,市場化營收4.2億元,開發、建筑資質雙提升。創新生態鏈加快構建。新增高新企業3家、“50·科技之星”創新團隊4個,入選省“特支計劃”領軍人才3人。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5.5件,全年技術合同交易額21.34億元,均居全市第一。
全力以赴抓融合促宜居,打造幸福美麗家園
田家庵區注重聯動發展,全力推動城鄉一體規劃建設。城區更具品質。北趙店地塊“清零交地”,4447套安置房開工建設,納入省級城市更新試點項目。啟動全市最大城中村姚家灣片區征遷,170名干部日夜奮戰6個月,簽約率達95%,刷新征遷新速度。投資1.2億元完成龍湖片區24個老舊小區改造。打通惠利大道、淮陳路等“斷頭路”,完成淮舜南路、國慶西路升級改造。改造老舊燃氣管網86公里,實施雨污分流小區335個。新建耿石段至石姚段退建堤,完成主城區排澇泵站“雙回路”供電改造,實施曹咀孜涵提升改造,防汛防澇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等4處街頭游園、口袋公園,盡顯城市方寸之美。鄉村更富魅力。建成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2個,完成村級污水治理3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投資1389萬元延伸農村供水管網84.8公里,改善7280人飲水質量。投入專項資金2538萬元實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項目15個,帶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生態更加優美。強化“五控”措施,PM2.5、PM10平均濃度分別下降5.6%、6.9%,優良天數比例達79.1%。深入推進淮河水岸聯治,投入1.6億元實施十澗湖流域水環境治理,建成沿淮綠色廊道1.5公里。創城更顯成效。取締騎路市場5個,修復城市外立面1071處5.97萬平方米,修補街巷56條、坑洼破損路面2.2萬平方米,拆除大型戶外廣告104處、違法建筑2.65萬平方米,整治小劉莊、王郢巷等架空線纜點位265個。
矢志不渝抓民生促和諧,持續提升百姓福祉
田家庵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把“民生清單”變成百姓“幸福賬單”。民生實事見行見效。投入13.4億元,扎實推進10項暖民心行動,全面做好13項省市民生工程和16項區級為民辦實事項目,占財政支出87%。37個社區建成“三公里就業圈”,落實創業擔保貸款2.18億元,新增就業1.3萬人。新增停車泊位5800個,新建改造柏園、鐘郢、曹庵等菜市場13個。建成投用老年食堂(助餐點)98個,新改建老年學校85個。新增幼兒托位1112個、公辦學位2300個,提供兒童免費口腔服務8000余人次。新建改造健身設施350個,新增徽菜連鎖企業(店)3家。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投入6380萬元,建成十六小分校,維修改造龍湖中學、十八小等36所學校;翰林錦里、東悅府等3所幼兒園交付使用。拓展文化惠民成果,建成投用區文創館和洞山、淮濱城市書房。積極爭創國家衛生城市及省級健康促進區、優質醫養結合示范區,公共衛生委員會實現村居全覆蓋。法律顧問公益服務實現村居全覆蓋,建成省級示范司法所2個。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區矛盾調解中心獲評全省“金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成網格化管理示范點18個。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扎實推進“網警結合”,打造“五分鐘快速出警圈”。提升全民反電詐意識,電信詐騙立案數、損失金額分別下降35.7%和29%。統籌推進各類隱患排查整治,整改問題隱患6259個,事故總量、亡人數量“雙下降”。(記者 李東華 通訊員 吳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