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是健康脾虛濕盛造成的。夏季的夏季暑熱含有大量的濕氣,會導致腹瀉加重,氣虛而且還會嚴重的體質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現代醫學拿這種腹瀉沒什么辦法,易中中醫倒是健康有很好的經驗和療效。
摘要:
進入夏天后,夏季很多人在外都出現了中暑的氣虛現象。近日由于高溫天氣,體質也有很多人因熱射病而死亡。易中專家也表示,健康夏季出現中暑已經是夏季比較常見的情況,因為有些人體質比較虛,氣虛本身就是體質容易中暑的人群,氣虛可以從面色以及皮膚方面表現出來,易中還有就是整天沒精神以及肌肉軟榻無力的都屬于氣虛類型的體質,氣虛的人所以往往容易出汗,也及容易出現感冒,無論年齡大小。
古代驗方治腹瀉 健脾又養生
夏季腹瀉主要分三種類型:
急性腸胃炎、傳染性疾病和慢性腹瀉。慢性腹瀉,中醫稱之為“慢性泄瀉”、“便溏”。急性胃腸炎應注意飲食、餐具衛生,避免辣椒、濃茶等刺激性食物,遇到一天突然超過5次腹瀉,隨時有可能脫水,應盡快就醫;上吐下瀉伴有發熱的癥狀,吃一些常用的藥并不管用時,也必須馬上送醫院。
生活中有很多人胃腸道非常敏感,稍微有點不舒服就拉肚子,容易水土不服,中醫稱“腸胃不夠厚”。中藥里真正有“厚腸胃”作用的只有白術,它是“脾胃之正藥”,能夠健脾燥濕,讓脾胃功能逐漸強壯。古代在很多情況下白術都用作長期保養脾胃的藥物。古醫書記載的“白術粥”就是效果非常好的例子:炒白術15g,生姜3g,大米250g(用文火炒至米色變黃,直接用米做的粥沒用,注意不能炒糊),加水煲成粥食用,每日1次,堅持一個月方可見效。它對虛秘的病人也管用,能改善腸道的排便功能。
慢性腹瀉有的持續多年,中醫認為是脾虛濕盛造成的。夏季的暑熱含有大量的濕氣,會導致腹瀉加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現代醫學拿這種腹瀉沒什么辦法,中醫倒有很好的經驗和療效。
中醫大家張錫純的“一味薯蕷粥”不僅能治溏便,味道也好:生懷山藥500g,軋細過羅,每次用30g粉,調入適量涼水,放在爐火上熬煮,不停用筷子攪動,開兩三次就可成粥。如果是小孩服用,可以少加一些白糖。薯蕷就是山藥,是中醫里面非常好的養生保健的藥品,能健脾胃,補腎氣,化痰,潤皮毛。那么多藥材中,效力能達到皮毛的,只有黃芪、山藥和首烏。《本草綱目》記載山藥能夠止瀉,現在還有人認為山藥能夠長肌肉,有些人吃什么都不胖,想增肥可以吃山藥。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山藥很平常,忽略它的強大作用。
出自宋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參苓白術散”:去芯蓮子肉30g,炒薏苡仁30g,砂仁30g,桔梗30g,炒白扁豆45g,茯苓60g,人參60g,炙甘草60g,白術60g,山藥60g,以上各種磨成粗粉,每次取6g,用兩枚紅棗加水煮15分鐘,去棗連藥末服下,早晚各一次。這是原方原劑量,絕大部分慢性腹瀉,吃一兩個月就會痊愈。如果下腹有寒涼感,可添加30g炮姜,有暖腸胃的作用。
用于治療慢性腹瀉的參苓白術丸也是由此發展而來,但水丸療效不如煮散好。煮散是中醫的傳統方法,用料少,效果好,凡有效,必是**。
心靜自然涼 盛夏宜吃姜
《黃帝內經》中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記載道:“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中醫講究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人體就是一個小天地,要跟自然、陰陽協調起來。夏天三個月,萬物生長茂盛,天地之氣交合在一起,少睡一些沒問題,作息應該跟著太陽走。不用怕太陽,不能悶在屋子里,適當出汗,整個人要有往外開放的一個狀態,中醫說夏天是一個疏泄開放的季節。心情不能太過暴躁,暑氣容易傷心,夏天如果身體不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到秋天容易得病,冬天病情容易加重。
炎炎夏日,生活起居該注意什么呢?夏天想要有清涼的感覺,不是靠著有電扇有空調,心靜自然涼: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間,寧心無一事,便到清涼山。飲食上:瓜果蔬菜好,衛生很重要,冷食有節制,運動不過勞。建議虛寒性體質的人在夏日少吃涼性食品,多吃熱性食品,不貪涼陰冷。太過的貪涼陰冷對身體傷害很大,到外邊活動應注意時間建議在早晨和傍晚,不要過度。
另“冬吃蘿卜夏吃姜”,建議尤其是虛寒性體質的人,老年體弱的人,夏天在解暑的同時吃熱性的姜。推薦老中醫路志正的吃姜方法:鮮姜泡醋一周左右,每天早上吃兩三片。對慢性虛寒性疾病,對慢性的呼吸道疾病、腸胃疾病都有顯著療效。
“防暑茶”制作方法
西洋參3g,麥冬12g,金銀花6g,食鹽少許,代茶飲,開水沖泡,悶15分鐘后即可飲用。西洋參是補氣的良藥,茶里有它,陽氣不容易泄掉。麥冬是清涼滋補之品,養陰潤肺;還有一個特殊作用,能夠保脈生神,人參和麥冬放在一起,麥冬能祛除參的熱性,卻不傷參的補氣作用,反而增加療效。金銀花是清熱解毒類的藥,能避穢解毒,解暑效果比綠豆更好。三個東西放在一起沒有藥味,外出旅游的時候隨身攜帶,可以解暑氣,恢復體力。
專家介紹,高溫天氣下氣虛的患者不宜在高溫下進行運動,以及不要長時間在太陽底下走動,與此同時避免過度的勞累以及保證充足的睡眠情況下是可以預防中暑出現的,外出時包里帶著一些水,以防頭暈時喝點會緩解。(實習記者 劉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