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居住遺址
編輯:高方勇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數: 次 發布時間:2020-09-22 10:00:35 【字體:小 大】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1日電(記者勿日汗)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內蒙考古人員近日在內蒙古鑲黃旗草原上發現一處距今8400年—7600年的現新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遺址。
這一被命名為乃仁陶勒蓋遺址的石器時代大型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內發現房址270余座,房址內有二層臺、早期柱洞、人類火灶。居住房址出土遺物有動物骨骼、遺址陶片、內蒙骨器及大量石器。現新
考古人員根據乃仁陶勒蓋遺址出土的石器時代遺物初步判斷,其年代與裕民文化類型相當。早期裕民文化是人類2015年發現的史前考古學文化新類型,被認為是居住我國北方草原新石器時代的開端。
延續1000年的遺址裕民文化中,為適應生存環境,內蒙聚落人群通過季節性遷徙利用資源,并建筑有固定半地穴式房屋。秋冬季人群居住較為集中,聚落規模較大,以捕獵、制作工具為主要生產方式。乃仁陶勒蓋遺址呈現出這些特點。
據介紹,乃仁陶勒蓋遺址是內蒙古發現的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居住遺址。它的發現為研究東北亞地區史前文化類型、中國北方生態交錯地帶的原始生產生活形態提供更多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