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比孩子,不比孩子是父母父母最大的修養 | 精選
作者 | 魚爸;來源 | 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中國人好面子,是不比孩子一件好事。但是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太好面子,不比孩子有時候卻是父母對孩子赤裸裸地傷害。
到了歲末,不比孩子親朋好友一聚會,父母孩子們自然是不比孩子會成為重點的。誰家的父母孩子成績好,誰家的不比孩子孩子有什么才藝,到了該“展示”的父母時候了。
如果孩子順從,不比孩子加之訓練有素,父母贏得滿堂喝彩,不比孩子那父母臉上定也是喜笑顏開。也有一些父母,遇到孩子不配合,那就想辦法哄,哄不住就嚇,一定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才肯罷休。
有的孩子掙扎一下就聽了,要么就草草應付。父母又趕緊解釋說平時不是這樣的,今天可能膽怯吧。反正自己的面子得保住才行啊。
小時候老人就教誨:“樹靠一張皮,人靠一張臉”,要我們爭氣。長大后,很多人暗自下決心,一定要衣錦還鄉,混不好回去丟家里人面子。
父母盼望兒女成龍成鳳是無可厚非的,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呢?
只是很多時候,這個期待扭曲變形了。
一直以來,我們都主動或被動地跟周邊的人比較。生下來比誰長得快,讀書的時候比成績,畢業之后比工作,結婚之后比伴侶,有了孩子之后,很多的父母最喜歡的就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自己的孩子。
小時候從父母的比較中走出的你,還要讓孩子重復這條路嗎?
要知道第一永遠只有一個,大部分是普通人。做一個快樂而平凡的普通人不是也很好嗎?
只要是孩子自己遵循內心的選擇,自己努力了,我覺得在班上的成績真的不是很重要。而在外邊,才藝展示之類的,如果他自己想分享,那就按他的意思來,我盡量不要帶著自己的“虛榮心”入場。
除非他天生在學業上有天分,我才會期待。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讀書娃,那你過度的期待只會讓他背負重擔前行,而你的比較,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
我記得小時候有玩得很好的小伙伴,剛開始的成績還是很好的。因為生了一次病落下了半個月的課程。然后就慢慢地跟不上進度,成績一次比一次差。
因為他爸爸是我們學校的老師,非常好面子。曾經他是想讓兒子為自己掙面子的。可如今面前的兒子與自己的想象差距甚遠,于是,焦慮和責罵取代了愛。他不僅沒有想辦法給兒子補上去,反而經常責備他不努力。
每次我找他玩就聽到他爸爸訓他:“玩什么玩,成績都那么差了,你還好意思去玩,你看看我們教研室陳老師家的小燕,每次都是滿分,人家為什么就天天在家里讀書,幫家里干活呢?”
然后就看到他低著頭從屋里出來,悶悶不樂。
等到了初中的時候,他的個子大了,爸爸罵他的聲音小了。因為叛逆期的他已經對父母的嘮叨直接反擊了。
但還是能常常聽到他爸爸嘴里嘮叨說“還是生個女兒好,懂事又乖巧,生這么一個沒用的東西。”
最后他自己也自暴自棄了。反正在父母眼里自己再怎么努力都看不到,也得不到肯定。
盧梭說: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
說得多好,我們不能將我們成人的一些東西強加給孩子。
為什么很多人會痛苦而焦慮:就是因為欲望太大,而能力太小。“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蠻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詳地生活的快樂的凡人還弱。”
父母必須對孩子的天性有所了解,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要去揠苗助長,更不要總是將那些神童的故事拿來跟自己的孩子比。
那些神童的超能力是你永遠達不到的遠方,但是神童背后的苦與痛你也無需品嘗。那樣的比較毫無意義。
其實,別人家的孩子,真的不關你的事。不比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修養。用心栽培自己的孩子才是王道。除了分數和才藝,你需要栽培的地方太多了。
就算再丟臉也要站在孩子這一邊。
很多時候,孩子犯了錯,不管在什么場合,有些父母也是大呼小叫,一定要逼孩子認錯,甚至還大打出手。或者因為孩子的一個童心舉動而讓自己覺得丟臉就馬上嚴厲喝止。原因是化解自己的尷尬,或者不讓自己丟臉。
在《不完美的禮物》這本書里,有一個故事非常值得父母反思。
“有一天作者布朗帶著八歲的女兒逛百貨公司買鞋子,結果當時賣鞋子的專柜正放了一首流行歌曲,她的女兒竟然當場跳起舞來(她女兒是一個肢體很自由的孩子)。”
“就在那時,專柜旁邊剛好有三個貴婦同時也帶著孩子來買鞋子,大家全盯著她女兒跳奇怪的機器舞。作者注意到旁邊人的表情,不是欣賞,反而是為她的女兒感到難為情。當時她也超尷尬的。”
“當貴婦旁邊的小女生正交頭接耳,可能在說些取笑她女兒的話時,她女兒頓時不知所措,身體僵住,突然停了下來,看著作者,眼神仿佛在問:‘媽咪,我接下來怎么辦?’沒想到,作者看著女兒說:‘你可以把稻草人的動作加進去呀!’于是,女兒繼續開心地跳她的舞。”
“從那一刻起,作者的視線就不曾離開女兒身上,她在一旁欣賞著女兒的即興表演。作者說,她不想‘背叛’她的女兒,她選擇站在女兒這邊。“
多么讓人感動的母親。很多的父母在那個時候會拉住孩子,或者有過分的還會說:不要丟臉了,快回來,有人笑話。
其實這樣被笑話的經歷我也有過。
我經常帶兒子去公園玩,有時候會在草地上一起打滾,兒子每次玩的身上臟兮兮的,總是有一些帶著干干凈凈的孩子走過的媽媽對我們指指點點。
甚至我還聽過有老人交頭接耳說:“那個男的應該沒什么本事,淪落在家里帶小孩,經常帶兒子來撒野,沒一個大人樣。”
聽到這些,當然我還是會臉上發燙,但是轉念一想也沒什么,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孩子有著自己獨立的靈魂和天性,他們有屬于自己的人生。
不能顧及那些脆弱的人際關系而委屈孩子。很多時候,那些無用的社交只會讓你的人生更痛苦。也不要因為閑言蜚語而縮頭縮腦地放棄自己的想法和夢想。
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系建造知識,新書《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熱售中。)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余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系公號方。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更多優質教育類原創內容;
優質+原創+教育+自媒體,這是中教君想要在每個周末與您共同分享的精彩,不知道您喜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