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月刊新聞通訊社酒泉6月18日電 (郭超凱 付應麗)中國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遙12火箭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飛船,中國載人最快此次任務是航天火箭中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
在空間站在軌建造及運營階段,首次假如空間站或飛船出現較為嚴重的采用危險或故障,地面必須快速發射救援飛船把航天員接回。備份備空因此,天內自遙13火箭起,發射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的間站救援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簡稱“長二F火箭”)實行應急救援值班,最快10天內就能實施發射。應急
同時進場并行作業
自遙12、中國載人最快遙13火箭起,航天火箭長二F火箭采取“發射1發、首次備份1發”的采用“滾動備份”發射模式。以遙12與遙13火箭為例,備份備空兩發箭同時進場,天內先開展遙13火箭總裝測試工作,再開展遙12火箭總裝測試和發射工作。兩發火箭流程上存在交叉,型號隊伍并行作業。
這對一直以來發射密度并不高的長二F火箭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但研制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通過超常工作,確保了在遙12火箭發射前,遙13火箭完成基礎級、整流罩(半罩)和逃逸塔總裝測試,并封存于廠房內,進入應急值班狀態,具備應急發射能力。
值班火箭最快10天內發射
假如意外真的來臨,接到應急救援命令后,長二F火箭基礎級、整流罩(半罩)和逃逸塔可以立即同步高效開展工作。
型號隊伍編制了應急發射流程,進一步優化發射場流程,減少重復性測試項目,單日延長應急工作時間,大幅縮短了發射周期。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二F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常武權介紹,火箭基礎級經過緊急的狀態恢復和必要的檢查之后,由技術區轉運到發射區,繼續開展相應的對接和狀態檢查準備工作。與此同時,整流罩、逃逸塔分別完成扣罩、組裝工作,隨后前往發射區與火箭基礎級“會合”。必要的功能檢查和測試后,火箭進入發射狀態,整個過程效率極高。
根據空間站應急救援任務具體需求,長二F火箭具備10天內及20天內兩種狀態的應急發射能力,能夠快速發射飛船將航天員安全接回。
豎立存放半年
當然,還有一種最令人欣慰的情況,空間站一切順利,值班火箭一直安安靜靜地在技術陣地等待著,直到轉入下次任務正常發射流程。這個周期最長可能有半年之久。
那么,長期豎立存放會不會對產品產生不利影響?常武權介紹,型號隊伍經過大量的分析、試驗之后,認為完全可以承受這些變化,不會受到影響。
火箭豎立存放時,所有單機和產品都必須安裝完畢嗎?型號隊伍出于安全等因素考慮,分析后決定,一些箭上電池以及火工裝置等暫不安裝,存放于專門的庫房。這樣,即便接到應急救援任務,也能在規定時間內實施發射。
專家表示,“常勝將軍”長二F火箭,一直所向披靡,馳騁天際。現在,雖然執行值班制,但希望在未來我國空間站建造及運營過程中,意外永遠不會來臨,值班的長二F火箭永遠都不用應急“上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