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三輛車,寧德就有一輛車搭載了寧德時代的時代電池。從2017年成為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一以來,寧德寧德時代牢牢地占據著全球市場接近四成的時代份額。5月20日上午,寧德寧德時代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時代首日漲超16%,寧德總市值1.39萬億,時代成為今年截止目前的寧德全球最大IPO。上市前幾天,時代寧德時代在深圳參加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展覽會(CIBF2025),寧德亦是時代現場的明星。展廳前摩肩接踵,寧德場面火爆,時代幾乎三分之一逛展的寧德人背著寧德時代展位發出的手提袋。這些年,寧德時代積極布局海外,參加澳大利亞全能源展、美國國際智慧能源周RE+、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搶足了風頭。寧德時代參加慕尼黑車展時,德國總理朔爾茨帶隊參訪,也是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CIBF是寧德時代參加的為數不多的國內展會之一。在2024年重慶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展覽會(CIBF2024)上,公司首席科學家吳凱首次公開了公司全固態電池的研發進展,被認為是該屆展會最大亮點之一。被譽為電池行業“奧林匹克大會”的CIBF,2025與寧德時代再次攜手,背后原因不難理解。寧德時代在CIBF介紹了其全球制造體系布局,包括德國工廠已投產、匈牙利工廠在建、西班牙工廠與Stellantis合資推進;并通過港股IPO推動歐洲本地供應網絡擴展。隨著產能布局全球化與合規門檻同步抬升,中國電池企業在本屆CIBF普遍將“本地制造+標準適配”作為海外業務拓展的基礎策略。在CIBF現場,來自歐洲、東盟、中東、拉美等地區的海外買家與中國企業開展了多輪商務洽談,形成高效供需對接。其中,“泰國采購團貿易配對會”作為代表性活動,圍繞儲能系統、電動車用電池等重點場景展開深入合作洽談,多個意向現場落地。技術創新始終是電池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支撐。中國鋰電企業憑借產業鏈整合能力與研發投入強度,正在能源競賽中占據關鍵卡位。2025年是固態、鈉電、快充等關鍵技術從實驗室走向量產化的拐點。在本屆CIBF論壇,多位頂級專家帶來重磅報告,集中體現當前新能源領域的技術高度與創新方向:-孫學良院士:提出鹵化物固態電解質發展三階段,聚焦提高離子導率、穩定性和電化學窗口,是下一代全固態電池關鍵路徑;-楊曉光教授(北京理工大學):認為“固態電池+速熱體系”是高比能、高功率場景下的最佳融合,需要材料、結構與運維協同突破;-陳忠偉院士(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強調“多技術融合”將成為動力電池演進方向,氫混、固態、鈉電將協同構建未來動力體系;-黃學杰研究員(中科院物理所):分享1000Wh/L高能量密度電池的材料體系研究進展,聚焦超高鎳三元、硅錫復合負極與固體電解質協同。據主辦方介紹,以前的CIBF兩年一辦,以后會變成一年一辦,也是為了應對日新月異的鋰電技術升級迭代。“當我們尋找下一個高增長市場在哪里,答案還是中國。” 在本屆CIBF展區,參展小企業數量明顯增長,不少裝備、隔膜新秀企業亮相。“‘速度’是我對于中國市場最深刻的印象,中國創新速度之快、創新力量之強大,都讓人贊嘆。”不少企業在CIBF2025期間都發出這樣的感慨。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為產業發展帶來了多重戰略優勢:不僅體現在規模經濟的成本優勢上,更通過需求牽引、技術迭代和全球資源配置重塑了產業格局。追光而遇,萬象生輝。當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形成正向循環,綠色能源產業不僅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更在重塑人類文明與地球生態的共生關系。這場變革的終局,或將決定下一個百年全球產業的權力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