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天花在20-30萬售價區間里,好破越來越多的論中看到了中國品牌車型的身影,包括此前上市的國品比亞迪唐(25.13-51.88萬)、哈弗H9(20.98-27.28萬)、牌高哈弗H8(18.88-25.68萬)、端車剛剛上市的策略北京80(28.8-29.8萬)、以及傳祺GA8(16.98-29.98)等車型的天花售價均已經摸到了20-30萬元區間。同時,好破從目前各家中國品牌規劃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論中車型的售價進入20-30萬元區間。那么現在真的國品是時候捅破20萬元天花板,進入20-30萬元區間了嗎,牌高筆者認為現在來說很難。端車
中國品牌在近20年來,策略發展的天花很難,當初技術和制造工藝的不成熟,使得一種中國品牌車型只能徘徊在“低質低價”的圈子里打轉。而隨著技術和制造經驗不斷的積累,使得中國品牌車型終于可以與一眾合資品牌一較高下,卻被不斷降價的合資品牌占盡了先機。同時,最初的“低質低價”所帶來的惡果日趨顯現,中國品牌的溢價能力始終偏低。這也使得中國品牌依然難以脫離低價的“魔咒”。
而除了繼續提高技術水平和制造工藝外,中國品牌不約而同的想到推出更高端的車型以期提升品牌形象。尤其是進入20-30萬元區間,對中國品牌廠商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原因有以下兩點:
1、首先,提到中國品牌車型,很多人想到的都是10萬元左右,甚至10萬元以下,雖然近兩年來,在10萬-20萬元區間內的中國品牌產品已經有不少,但是依然難以從根本上扭轉消費者對于品牌的固有印象。那么繼續推出更高端的車型進入更高的售價區間,不僅可以體現主機廠的研發能力和對于更高端車型的制造能力,還可以提升品牌形象。
2、一直以來,中國品牌在一眾合資品牌面前總是有那么一點點---抬不起頭來,廉價、技術落后、工藝落后這些標簽背在中國品牌身上多年,想甩掉并不容易。隨著中國品牌的發展,各家廠商都期待可以正面與合資品牌廠商們打一場硬仗,而在20-30萬元區間,是各大合資品牌的主要戰場。如果中國品牌產品可以在這個價位區間中站住腳,將讓其品牌影響力大幅度提升。
但是,20-30萬元價格區間中合資品牌的產品基本上均為該品牌的主力車型,中國品牌的產品雖然采用“越級”策略推出比同價格區間合資品牌產品更級別的產品,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然而在這個價位區間內,消費者對于品牌、設計、技術、耐用性、車輛保值率都非常看重。綜合這些方面來考慮,中國品牌相比合資品牌缺乏明顯優勢。
我們從目前幾款價位在20-30萬元的中國品牌產品的銷量,就可以看出目前中國品牌在這個價位區間的情況。哈弗H9上市一年多以來,平均月銷量基本上不足1000輛。而定位較低的H8銷量也差不多在1000輛左右。而比亞迪唐憑借混動系統、4.9秒0-100km/h的官方加速成績、以及3萬元/臺的國家新能源補貼等因素銷售情況較好,但是月均銷量也僅不到3000輛。相比合資品牌動輒過萬的月銷量還有很大的差距。
比亞迪唐銷量
哈弗H9銷量
哈弗H8銷量(所有銷量數據來源于網絡)
而以上這幾款車還是SUV車型,受歡迎程度較高,同時哈弗H8、H9在品牌影響力方面、車輛性能方面,比亞迪唐的混動系統和其豐富的配置,在相似價位中,相比其他合資品牌都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即便如此,依然無法與主流合資品牌的產品正面交鋒。
寫到這里筆者認為,目前中國品牌大舉進軍20萬元以上價位區間的市場還為時尚早。經過十余年,中國品牌在10萬元以下價位區間已經開拓出了自己的陣地。而這幾年,憑借SUV車型,中國品牌也開始在10-15萬元區間發力,如果集中精力深耕這個區間,逐步讓消費者接受品牌和產品在該區間的存在。同時繼續提升研發能力和制造工藝以及質量控制能力,中國品牌真正進入20-30萬元區間,并與合資品牌正面交鋒指日可待。耐得住寂寞,集聚能力,進而厚積薄發,才是最好的方式。
標簽:中國品牌 高端車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