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院2020年度工作會議17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中科該院成功研制發射并在軌運行的院軌運行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科學中國首顆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衛星未繼聞科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健康目前狀態良好、續發學網健康運行。射新根據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安排,中科未來3至4年內,院軌運行還將陸續發射多顆科學衛星??茖W 中科院副院長相里斌院士介紹說,衛星未繼聞科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一期衛星“悟空”可探測高能伽馬射線、健康電子和宇宙射線,續發學網研究團隊已精確測量40GeV-100TeV(1TeV=10的射新12次方電子伏特)宇宙射線質子能譜;“墨子號”在國際上率先開展太空實驗檢驗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效應;“慧眼”成功開展X射線脈沖星導航實驗,定位精度達10公里內,中科并觀測到最靠近黑洞和中子星區域物質高能輻射新特征,開啟研究黑洞和中子星的新窗口;返回式衛星“實踐十號”成功返回地球,其首次獲得大曲率范圍環狀熱毛細對流的臨界失穩條件,發現體積效應及轉捩分岔途徑,并首次在太空環境中實現神經干細胞的三維培養與定向分化,“實踐十號”微重力科學與空間生命科學成果,還由國際知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Springer)和科學出版社聯合出版兩本英文專著向全球發行。 作為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二期首發星,“太極一號”成功進行中國首次在軌無拖曳控制技術試驗,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微牛級射頻離子和雙模霍爾電推進技術在軌驗證。相里斌指出,科學實驗衛星帶來巨大科學和社會影響,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二期)將持續推進科學實驗衛星研制工作,爭取產出更多、更大的成果。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局長于英杰表示,在一期“悟空”“墨子號”“慧眼”“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取得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基礎上,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二期已部署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愛因斯坦探針、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等空間科學衛星計劃,將在未來3至4年內陸續發射,有望在引力波暴電磁對應體探測、太陽爆發活動、時域天文學、太陽風與磁層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重大原創性成果。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