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灘看東方明珠的野生觀景大道上,每個欄桿位置都有私自占位放置補光燈、攝影上海進行收費攝影的搶占人,嚴重影響了游客體驗。外灘”
端午假期剛過,景位阱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后臺就收到這樣的人遇留言,稱近來外灘觀景大道上涌現出不少街拍攝影師,到消一旦招攬到客人,費陷就開始驅趕旁邊排隊拍照的野生游客。“都是攝影上海公共區域,他們為何可以長期霸占最佳觀賞位?”
現場情況究竟如何?記者前去走訪調查。搶占
每隔十余米便有一個“攤位”
作為上海最具標志性的外灘景點,外灘的景位阱人氣始終居高不下。6月12日19時30分前后,人遇記者沿著南京東路步行街前往外灘,到消一路上人流如織,外灘觀景大道更是開啟了限流模式,一撥撥市民游客沿著單向通行的階梯涌上了觀景平臺。
跟隨著人群,記者到達了外灘觀景大道。剛一上臺階,便看到了正前方兩三個提供拍照服務的攤位,攝影師和工作人員統一身著綠色上衣,背上寫著“外灘攝影”幾個大字。根據公開信息,類似的攝影攤位屬于被批準設立的有證攝影攤點,同外灘管理中心合作經營,實行統一管理,數量也有限,并不占據每個欄桿位置。
那么,讀者所反映的違規攝影點位在哪?
備案過的攝影攤位。
記者沿著觀景大道向北走,沒走多遠,便看到人群中不時有拿著攝影設備的人走過,還有人拿著平板電腦兜售攝影服務。“30元一張,拍到你滿意為止,買6張還能送精修!”
看到記者目光投過去,一名年輕男子立馬開始講解他們的攝影服務,說著便將記者帶到了靠近黃浦江的欄桿邊。
人群中,有不少人在兜售攝影服務。
這里是外灘開辟出來的觀景臺,小小的弧形地帶里聚集了不少前來拍攝的游客,為了留下和對岸東方明珠等建筑的合影,游客自覺排起了隊,前面的人拍完便迅速離開,為后面的人騰出位置。觀景臺正中間,架設著一米多高的補光燈,一旁站著攝影師,看來這便是他們口中的攝影點了。記者到時,一男子恰好拿著相機前去跟欄桿邊的游客交談,不一會兒,這名拍照的女子便離開了原本的位置,神色十分不耐,嘴里還嘟囔著什么,男子見狀,嘴里不停說著抱歉,但還是“客氣”地將女子請出了拍照范圍。
等到位置空出來后,該男子趕忙招呼身后的顧客站上前去,并開始指導其擺不同動作,拍起了照片。
幾乎每個觀景臺都有類似的補光燈和攝影服務。
這樣的攝影點位的確讓周邊游客的體驗大打折扣。就在記者駐足觀察時,正中間的位置便被這個攝影團隊牢牢占據著,一旁的游客只好選擇其他欄桿區域。而且記者留意到,旁邊排隊拍照的游客已經換了3撥,可中間位置的拍照者卻紋絲未動,這也引發了周邊游客的不滿,“怎么占著不走啊?”
在外灘大道上,類似的觀景臺幾乎每隔十余米便有一個,記者一路查看發現,短短不到百米的距離,補光燈便有四五個,攝影點位幾乎遍布了每個弧形觀景位,公共游覽區域也因此被切分成了一個個私人領域,十分影響觀感和體驗。
幾乎每個觀景臺都有類似的補光燈和攝影服務。
需謹防隱私泄露
如此規模和專業的拍攝,給攝影點位帶來了不少生意。記者隨機選擇了一家攝影點位,上前攀談時看到其平板上已留下了不少游客照,身邊還有三五人正等待后續的拍照服務。“是電子照片還是實體照片?”聽到有人詢問,男子趕忙展示自己的平板電腦,稱均為高清的電子照片,“選中自己滿意的,通過微信發給你,如果需要精修,得等到第二天。”
就在記者想繼續追問時,一白衣男子穿過人群匆匆走來,在該男子耳邊說了些什么,只聽男子回了句“好的,還要一會兒呢”,隨即便收起了補光燈,轉頭跟前來咨詢的顧客說,“用閃光燈繼續拍。”記者留意到,隨著白衣男子的離去,更北側的幾臺補光燈也都陸續關閉。不一會兒,身著制服的城管隊員和外灘保安人員巡邏過來,當場制止了一名還在用補光燈拍攝的攝影師,并進行了警示教育。
執法隊員對“野生”私人攝影進行制止。
“這些是非正規的嗎?”一對情侶本打算付費拍攝,沒想到這些攝影服務竟被突然叫停,連忙上前向執法隊員打聽情況。一隊員介紹,這些街拍攝影師并未報備,還占據了大量的公共區域,影響了其他游客;更重要的是,他們此前曾接到市民舉報,稱有人選擇這些街拍攝影服務后,沒拿到照片不說,還被告知要刪除設備上的照片必須花錢。“他們拍攝了大量的面部照片,現在技術這么發達,要當心泄露自己的人臉信息。”隊員說。
顯然,外灘管理部門也關注到了這一現象。在外灘大道的廣播中,不時響起“請不要接受違規街拍服務,避免引發消費糾紛,謹防個人隱私泄露”的提醒,只不過,廣播聲容易被嘈雜的人聲所淹沒,記者也是反復聽了好幾次,才總算聽清楚廣播內容。可見,相關管理部門還需繼續加強警示教育,同時一旦發現有人利用照片牟利,要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
作為上海的名片,外灘風景區既要維護公共秩序,也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允許多種服務形態的存在。因此,市民們建議不妨結合游客的需求,探索設立準入或備案機制,劃定合理拍攝范圍,允許備案的拍攝人員有序提供攝影服務,在開放中讓城市名片更加“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