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館房間內,西藏頓珠卓瑪正整理床鋪、那曲打掃衛生;茶園后廚中,市班阿旺曲珍手里的戈縣打茶機嗡嗡作響,茶香四溢;百貨商店里,普保白瑪斯層忙著揀貨、鎮多稱重,爾格熱情招呼客人……頓珠卓瑪三人都是村牧當地的牧民,他們所在的業社越辦越紅賓館、茶園、西藏百貨商店是那曲西藏那曲市班戈縣普保鎮多爾格村牧業經濟合作社的產業。去年,市班位于羌塘草原深處的戈縣這個合作社總收入1005.53萬元,為村民分紅663萬多元,普保全村人均收入18572元。鎮多
“能有現在這么好的收入、這么幸福的生活,多虧了當初村黨支部號召大家成立合作社,開展多種經營。”56歲的村民塔巴說。
多爾格村海拔4750米,距離縣城20公里。2011年,單純依靠牧業生產的多爾格村人均收入只有1400元。從2012年開始,一切有了改變:這一年,多爾格村牧業經濟合作社成立,全村108戶408人以牲畜入股、勞力入股、草場入股、聯戶放牧的方式全部入社,并決定發展產業項目。
“2015年到2017年,我們先后貸款749萬元,發展了多個產業項目。”多爾格村黨支部書記桑珠達吉介紹,如今,高海拔生態農業示范基地、特色綿羊育肥基地、莫東達熱賓館、茶園、百貨商店、民族手工業縫紉基地等9個項目發展得如火如荼。“2019年3月,我們就還清了全部貸款。截至去年底,我們村集體資產已經達到9900多萬元。”
多爾格村還鼓勵學生、青年走出去學習知識技能,激勵畢業大學生回村創業就業。晉美多吉放棄城里工作,回鄉成了賓館經理,將賓館年收入從70萬元提升至105萬元;尼達卓瑪大學畢業回村做了會計,將賬目理得清清楚楚……16名返鄉青年的加入,讓多爾格村產業發展越來越紅火。“成立合作社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也轉變了群眾就業觀念,實現了牧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還帶動了多種經營,促進了牧民增收致富。”普保鎮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索朗曲珍表示。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如今,支部帶頭干,群眾跟著走,黨支部領辦專業合作社在班戈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經濟日報記者 賀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