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云網于上月舉辦的混動“尋真.新能源 2016未來新能源汽車論壇”,無論是只通與會者私底下閑聊,還是往純在論壇發言的話里行間,都在透露這一個信息:所謂混動只是電技的種純電動之前的一種過渡技術這種說法有待商榷。尤其是術路在豐田與通用之后,全球范圍內混動技術的線上超預期發展, 本田、過渡寶馬、混動奧迪等品牌的只通混動技術扎推亮相,也發展出了多種技術形態。往純
從商業模式的電技的種角度不難判斷,這些國際巨頭是術路在用行動說明:混動并非常規認知的那樣屬于過渡技術,而是線上會和純電、氫動力等平行發展,過渡成為未來新能源技術發展的混動又一個重要分支。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從技術特性和能源利用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呢?
從大的戰略看,混動本身的能耗優勢不得不被重新認知
如果純電動只是一種小區域的使用,它在擁堵大都市內的零油耗、零排放確實是誘人的。然而如果把“驅動能源”放到一個大的戰略角度,即我們在追求某種普及率,甚至取代傳統能源汽車(不是沒有人喊出這樣的口號),那么純電到底是否最適合節能減排就不好說了。
這里其實涉及到一個整體能源結構的問題。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論壇里就提到過,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的比例是66%,油的比例是20%,然后6%是天然氣。而目前從國家的整個產業政策來看,降低煤的比例勢在必行。然后我們再來看純電動與混動。如果以現階段的能源結構,我們讓純電動以超常規的速度發展,無形中相當于增加了電的使用量,然而目前火力發電依舊是能源轉化的主要方式,按照結構比例,等效于進一步增加了煤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不僅如此,加上充放電的損耗、大容量電池自重產生的能源自耗(即所謂電動車跑在路上,一半能耗是在“載電池”),它相比傳統能源汽車在總量上能否實現節能減排還有待商榷。
反觀混動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從能源結構來看,它依然屬于“油”的板塊,要比“煤”的板塊更高效、更清潔。與此同時,通過混動技術的應用,它又能實現相當于傳統能源汽車一半的燃油消耗,這在節能減排絕對值上是實打實的“減少一半”。
這兩種結果哪種更好,答案應該不難得出。那么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你是不是仍覺得純電動是新能源的唯一發展方向呢?至少從可實現的角度,它已經不見得能贏過混動,更何況還有越來越具備產業化可能的氫動力(燃料電池)。
混動的發展會讓你改變一些傳統看法 例如通用的E-F l e x
前面的陳述還是以傳統思維方式來分析的,即混動只是油電混動,它改變的只是傳統能源汽車的能耗。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通用就提出過一個E-F l e x系統的概念,已經從思維方式上打破了這種條條框框。
通用是在推出Volt前提出這種說法的。與前面所說的,以豐田、本田和通用為代表的常規混動不同,E-F l e x系統的價值更多體現出插電式混動,或者說增程式混動,所實現的二次能源轉化上。我們知道,Volt推出后之所以引發轟動,一個是它本身可以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實現純電動,另一個就是通過它的增程方式,可以實現1000公里的超長續航——即便是在不充電的情況下,能耗也僅相當于傳統汽車的一半,可以說是兼備了純電與混動的雙重特點。
這種技術放在現在已不陌生,但通用所提出的E-F l e x系統仍不失為下一步的發展方向。由于這種技術的核心是更好地利用二次能源轉化實現增程,驅動以電機為主,因此在驅動特性上不再受到傳統發動機技術結構的羈絆。換句話說,只要有高效地、可以驅動發電機的驅動單元,都可以植入到E-F l e x系統中,例如除了傳統汽油,還有乙醇、生物柴油、氫,以及可能我們還未想到過的方式。如此,這種混動技術不僅通過自身的方式實現了50%的節能減排,而且不會改變能源結構(即不會增加對煤的需求比例),同時還能擺脫對石化能源的依賴。很顯然,這同樣也是純電動所不可比擬的。
車云小結:
在最后筆者需要說一下,以上所述并不意味著否定純電動,而是要提醒大家,切莫將純電動與新能源劃等號。下一步的新能源技術將會向著多元化的路線發展,混動、純電動、氫動力,甚至像漢能喊出的太陽能,都有將是未來的方向。
從目前技術方向上看,混動的潛能將不可限量,甚至混動的概念也會更大范圍的延伸。道理很簡單:現階段混動的現實價值是其他新能源所不能比擬的。這種認知上的差異也很明顯地影響到了廠商的策略。例如越來越多的廠家斥巨資投入混動車型研發與前幾年發展純電形成強烈反差。
雪佛蘭邁銳寶XL全混動
相比之下通用的理念更值得肯定——基于E-F l e x理念,以第二代Voltec技術為基礎,形成多元化技術路線,且均建樹不俗。可以根據不同市場用戶的需求,提供全混、插電、增程甚至純電動等多種技術方案。尤其是今年以來推出的新一代混動車型(君越、邁銳寶、CT6等),無論結構的精妙還是實際效果,都著實讓人對其刮目相看。從上汽通用的2020戰略來看,它在未來五年將中國市場推出9款新能源車,這其中就包括了全混、插混,同時也有純電動車型。
標簽:混動 技術 過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