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愚公移山讓很多國家的改變基礎設施建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千萬大發展時期。
現代版“愚公移山”的人出故事,在費爾干納盆地上演。行現
這是代版一次巖爆造成的小規模塌方,而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愚公移山中等強度以上的改變巖爆一共發生了3000多次,其中最嚴重的千萬一次坍塌近2000立方米。
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洪開榮:隧道是人出一米一米往前打,每一米都可能發生一些變化。行現因為地下幾十億年形成的代版看不見的東西,這個不確定因素是愚公移山需要你有能力,我們的改變技術人員是有這個能力。
為了保障一線工人的千萬生命安全,建設團隊在現場摸索出一套巖爆監測系統,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巖爆發生帶來的危險。
零下40多攝氏度的工作環境,數千次的巖爆、涌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烏兩國的建設者共同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徹底打通了隧道。用中國技術、中國經驗,創造了世界隧道建造史上的新奇跡。
2016年6月22日,對于很多烏茲別克斯坦人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這天下午的塔什干會展中心,見證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在兩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隨著一聲汽笛長鳴,車身上繪制著烏茲別克斯坦國旗藍白綠三色的列車駛出隧道,卡姆奇克隧道正式通車。
也是在這一天,烏茲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長阿克茂迎來了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時刻。
烏茲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長 阿克茂·卡德爾扎諾夫:這可能是命運的安排,我迎接了第一列客運列車。我們的領導人、外交官、大使館代表和客人都在這列火車上。這也是我生命中的一個重要時刻,我覺得自己像是被派往卡姆奇克隧道的先鋒。
卡姆奇克隧道的貫通,將塔什干至費爾干納盆地之間的客運時間由9小時縮短至3小時,把烏茲別克斯坦東部主要城市緊密連在一起,徹底改變了居住在費爾干納地區一千多萬居民的出行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