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智能手機市場從萌芽到今天的小野發展,也是蠻游在沉浮交替中不斷變化的。只有掌握變化的記網法則,才能無懼一時的友說起伏,從容穿越逆順往復的小野周期。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蠻游數據,2022 年前 11 個月,記網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達 23.2%。友說這已經是小野手機市場自 2016 年以來連續 6 年的低谷下挫。凜冽寒冬讓很多手機廠商的蠻游日子都不太好過。
同時,記網就在 1 月 11 日,友說vivo 召開了 2022 線上年會暨創新頒獎盛典。小野年會上,蠻游vivo 創始人、記網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沉煒發表了題為《埋頭種因,基業長青》的演講。他表示:
在成績和成長背后,未來依舊充滿挑戰,vivo 只有堅守初心,堅持長期主義,勇于變革和創新,踐行增效降本,埋頭種因,企業才能基業長青。
正如他所說,這一年 vivo 高端產品取得歷史性進步,長期戰略穩步推進,品牌也實現了里程碑式跨越。
我們先從產品說起。2022 年,vivo 在產品線上最重要的變化,在于確立了X 系列追求極致、探索高端的定位。
X 系列從誕生至今已走過十年旅程,也有過很多方向上的探索。2022 年 4 月推出的 X80 系列,則是新一代以影像為核心的全能旗艦。
在 X80 系列上,vivo 果敢地采用了聯發科 + 高通雙平臺的策略,同時全系配備了自研芯片 V1+,更進一步強化了與蔡司合作的成果:T * 鍍膜鏡頭、高透玻璃鏡片、獨特影調等等,讓其坐穩了“影像天花板”的地位。
除了影像上的狂飆,vivo X80 系列也是妥妥的全能旗艦。E5 超感屏、雙電芯 80W 有線閃充、大體積 X 軸線性馬達、立體聲雙揚聲器、標志性的設計和非凡工藝等等,讓它們在綜合體驗上幾乎沒有短板。
X80 系列推出的 7 個月后,vivo 又在 11 月發布了全面升級的 X90 系列,首發天璣 9200 芯片,與 vivo 自研的新一代 V2 芯片“雙芯合璧”,再加上蔡司影像系統的升級:一英寸升級版 T * 主攝、VCS IMX866 超大底、蔡司雙焦段人像鏡頭、自研及蔡司聯合研發算法……這些都讓 X90 系列進一步突破了移動影像的天花板。
總之,vivo 在 2022 年用 X80 系列和 X90 系列兩代旗艦,展示了在高端真旗艦產品上的有效探索,系列的定位更加明晰,也為消費者帶來了他們真正喜愛的旗艦手機,市場表現就是最有說服力的,在 Counterpoint 的調研報告中,2022 年 Q3,在國內 3500 元以上高端手機市場中,vivo 以 13% 的份額成為僅次于蘋果的存在,而在 600 美元至 799 美元的更高端區間,vivo 份額暴漲了 504%。這些背后,X80 系列無疑是主要功臣。
4 月,vivo 首款折迭屏手機 X Fold 正式發布,以后來居上的姿態在屏幕折痕優化、鉸鏈耐久性等方面全面超越此前的折迭屏產品,同時內外都是 120Hz 高刷 + E5 好屏,全球首次實現 3D 超聲雙屏幕指紋,輔以在當時頂級的性能配置,以及由懸停、分屏、小窗、隱私保護、驍龍 8 Gen1 定制 SPU 安全單元等構成的便捷交互和商務體驗,X Fold 成為 2022 年最受好評的折迭屏爆款之一。
比如根據 IDC 對去年 Q3 中國折迭屏手機市場的統計,vivo X Fold 推出伊始,就以 11.9% 的份額排到了第三,讓人驚訝。
也許是 X Fold 的表現確實搶眼,vivo 在 9 月又推出了它的高配版本:X Fold+。它在設計、性能、體驗等方面做了全面提升,不僅搭載了行業領先的驍龍 8 + 定制 SPU 安全芯片,還進一步增強了產品的續航能力,帶來了華夏紅配色,讓折迭屏手機更加一用難回。
在去年 4 月的發布會上,vivo 還推出了一款 X Note 大屏手機,與 X Fold 一起組成面向高端商務市場的雙旗艦。它們都代表著 2022 年 vivo 在高端手機領域的全面出擊,當然,成果也可圈可點。
高端旗艦之外,2022 年 vivo 在中高端領域同樣打得有聲有色,其中的先鋒,無疑就是 S 系列。
他們在 2022 年 5 月推出了 S15 系列,延續了 S 系列獨到的審美和人像實力。同時兩代“神 U”同堂的性能突破,和中極點屏幕的極簡設計受到了大量年輕用戶的喜愛,因此首銷就獲得了多平臺 2500-4000 價位段銷量冠軍。
然后,vivo S16 系列又在 12 月 22 日發布,在人像、設計、性能上迎來全面突破、煥然一新,同樣是天璣 8200 / 驍龍 870 的雙神 U 組合,更首創了雙面柔光人像,在產品設計上, S16 系列帶來了玉質玻璃工藝,“顏如玉”的神仙顏值一度在年輕人中形成了出圈效應。
和 S 系列一樣深受年輕人喜愛的,還有 iQOO。2022 年,定位年輕與發燒的 iQOO 持續輸出高能表現。它們是以游戲電競為核心的旗艦,但又不拘泥于電競,而是更看重為玩家帶來全面的使用體驗。
以 iQOO 11 Pro 來說,第二代驍龍 8 + 自研芯片 V2、2K E6 144Hz 全感屏、200W 超快閃充和全感操控系統,構成了其“電競核心競爭力”,同時在設計上的美觀、影像能力方面也未妥協,它不僅是為電競玩家準備的,更是為廣大年輕人準備的。
根據 IDC 的數據,iQOO 在 2022 年 Q3 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 4.6%,對于一個“在下行市場中誕生、且剛滿 3 周歲”的品牌來說,iQOO 在 2022 的表現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整個 2022 年,vivo 幾乎一直保持著高能狀態,特別是高端產品,差不多出一款爆一款。這背后要得益于 vivo 在產品乃至企業戰略上所作出的調整。戰略性“扶正”X 數字系列、將產品重心回歸到影像和 OS、重視芯片研發,正是 vivo 在產品戰略上去繁就簡,堅定取舍的體現。
取舍的重要原則,就是“聚焦長賽道”。長賽道,用沉煒的話說就是“用戶關鍵需求和痛點”,由此形成核心技術護城河。
在此思路下,我們看到 vivo 2022 年的另一大戰略看點就是在那些需要長期投入的底層技術上所下的功夫。
比如從 X80 到 X90 系列,vivo 和聯發科為人稱道的“雙芯合作”。他們與聯發科深入合作,將自研芯片 V1 + 和 V2 分別與天機 9000 和天璣 9200 進行深度協同,通過底層技術打通,一方面全面釋放了天璣 9000 的實力,另一方面利用聯調和適配將終端影像能力提升到新高度。
再比如 vivo 和京東方在屏幕顯示上的深度合作,帶來了 X90 系列上首發的超視網膜護眼屏,實現了高清至臻畫質、超強護眼顯示、超低功耗續航等多項創新;還有他們為折迭屏首創的航天及浮翼式鉸鏈,以及與索尼聯合定制的 MX758 傳感器等等。
這些都是關注消費者核心體驗和痛點所做的創新,也是 vivo 在聚焦長賽道這一思想指導下所作出的創新。
伴隨中國品牌的快速崛起,我們有信心讓更多國家的用戶喜愛 vivo 的產品,也有信心將 vivo 打造成全球性高端品牌。
首先在關鍵的影像品牌建設上,他們在 2022 年正式舉辦了第三屆 vivo 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在連續兩年的投入和努力下,這項賽事已累計在全球范圍內征集超過 50 萬幅投稿作品。創作者通過豐富多元的影像表達,展現生活中最真切的人文情感,傳遞著 vivo“人文之悅”的影像文化。
不僅如此,vivo 在 2022 年還和 FIRST 青年電影展一起舉辦了第三屆超短片大賽,持續用技術賦能創作。
是的,作為這屆世界杯全球官方手機,vivo 持續用行業前沿的移動科技,賦能賽事工作人員與全球球迷的賽事體驗,更能與 FIFA 在決賽現場聯合打造冠軍加冕時刻,以盛大的音樂與煙花表演為王者加冕。所以,世界杯上頻繁出鏡的背后,是 vivo 技術實力和品牌形象的一次升華,也為它注入了更多國際化的品牌內涵。
此外,vivo 還在去年 3 月和博鰲亞洲論壇達成了合作,X Fold 和 X Note 手機成為博鰲亞洲論壇官方指定手機;7 月,他們還發布了《vivo 2021 年可持續發展報告》,詳細介紹了 vivo 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理念、戰略和實踐,為品牌帶來了更深的社會價值。
回顧 vivo 的 2022 年,這些或產品、或是企業戰略,亦或品牌層面上的共同記憶,讓我們感受到這家企業正平穩向好地穿越產業周期,朝著下一階段的質變快步前行。
如果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再拉長,你會發現 vivo 的“逆周期體質”,不光是體現在 2022 年,甚至在他們誕生之初,就具備了這樣的氣質。
從固定電話到功能手機再到智能手機,從 2G 到 3G,再到 4G、5G…… 縱觀 vivo 的多年發展歷程,整個行業潮漲潮落,大浪淘沙,多少企業倒在變革的前夜,而 vivo 幾度穿過行業周期。成為如今市場中最長青的品牌之一。這些,都不是巧合,本質上還是在于 vivo 能始終堅守本分,始終做正確的事。
IT之家認為,第一點,就是沉煒這次在新年致辭中提到的:“vivo 堅定踐行了‘用戶導向’的核心價值理念”。
“產品是因,品牌是果,品牌是產品的方向牽引。”這是 vivo 推進高端化征程的基本邏輯,先種“因”,才能得到“果”。在長期“種因”的探索中,vivo 形成了技術驅動和設計驅動兩大引擎,這兩大引擎,本質上就是極致的用戶導向。以用戶為導向,才能讓 vivo 的創新方向不會跑偏。
回看 vivo 的 2022 年十大技術創新,每一項都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就拿其中 OriginOS 3 的不公平調度機制來說,在這之前,解決安卓系統內存問題,廠商們大多選擇簡單粗暴地加 RAM,從 8GB 加到 16GB,現在甚至還有 32GB。可是,運算越大,功耗越大,發熱就越嚴重,這顯然是背離用戶導向的。
所以 vivo 才會選擇從 OS 底層入手,研發出了不公平調度機制,讓系統資源優先調度到前臺,保證前臺應用算力充足,確保運行流暢。這就是以用戶為導向的結果。
第二點,是 vivo 對長賽道的重視。就像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胡柏山去年 12 月在回答記者對于高端市場的理解時所說的:
只有堅持長期主義的投入,才能在高端之戰中真正走到最后。目前,vivo 劃分了設計、影像、系統和性能四條長賽道,每條賽道,都會瞄準未來五到十年的前沿技術,與用戶、產品和使用場景做匹配。
為此,vivo 從 2020 年開始就著手建立了中央研究院,目的就是探索需要三年以上投入、更具前沿性的技術和趨勢。比如胡柏山曾透露,此前,關注一年以內短期影像技術的人員規模大約是 70%-80%,現在,這個比例已經降到了 50%-60%,未來則將縮減到 40%-50%,而將更多的研發資源分配到需要長期投入的技術探索中去。
對于未來,沉煒在新年致辭中談到:未來三到五年的形勢都會比較嚴峻。但企業發展比拼的是穩健經營的能力,是少犯錯誤多做正確事情的能力,放到足夠長的時間來看,優秀的企業依舊能夠穿越周期,成為更好的自己。
智能手機市場發展到今天,品牌的容錯率已經非常低,也許一個戰略上的失誤,就會把未來葬送。這種背景下,考驗的就是企業不犯錯的能力。
想要不犯錯,就是要著眼于當下,瞄準著未來,做個長期主義者。就像稻盛和夫說的:樂觀地設想、悲觀地計劃、堅定地執行。
編輯:admin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