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明市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新模式成效明顯
海峽網5月2日訊 三元區洋洋農業科技發展公司去年來流轉220畝土地,三權分置搭建大棚種植非洲菊、明探模式明顯玫瑰、索農百合等花卉,村土成效返聘土地流出農戶到花卉場務工,地新帶動農戶走上致富道路。三權分置這是明探模式明顯三明市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新模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索農穩定農戶承包權、村土成效放活土地經營權,地新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三權分置擴大農業規模經營,明探模式明顯增強農業農村活力所涌現出來的索農一個鮮活樣板。
目前,村土成效三明市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的地新主要作業環節,總體工作進入檢查驗收階段。今年一季度全市1735個建制村已全部完成農戶承包地權屬調查任務;1728個村完成審核公示,完成率99.6%;1727個村完成合同簽訂,完成率91.1%;985個村完成確權成果數據入庫,完成率56.8%。各縣(市、區)均已啟動確權成果第三方專項檢查驗收,其中永安市已完成專項檢查驗收并匯交數據庫,并將于本月中旬完成農業部農村承包地確權數據庫成果初檢。
全市縣鄉兩級普遍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各地土地流轉規范有序,土地逐步向種田能手和新型經營主體集中。2017年全市土地流轉總面積79.4萬畝,流轉率為33.4%;流轉面積比2016年增加0.3萬畝,流轉率增加0.1個百分點;全市50畝以上規模流轉面積達26.9萬畝,占土地流轉面積的33.9%。同時,各地以合作社為主導,積極探索土地托管、股份合作、聯耕聯種、代耕代種等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形成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2017年,全市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5747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06家,入股土地面積1.46萬畝,全市家庭農場總數達2645家。
擴大農業規模經營,加快發展經營主體,離不開金融保障。三明市著力創新融資方式,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盡力為流轉業主解決資金困難。在永安市五一村試點推出“福田貸”,有效降低村民貸款成本和準入門檻。目前已在永安、沙縣推廣,完成授信2374戶,授信金額1.61億元,發放貸款1635筆,發放金額1.18億元。沙縣建立源豐農業支持保護基金,基金規模達1300萬元,全部由財政投入,并擴大擔保物范圍,為經營主體的融資難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渠道。目前,沙縣已完成經營權、農業設施設備產權抵押貸款66筆2200萬元,其中為41戶煙農辦理抵押貸款336萬元。(三明日報記者 李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