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昨天在蓉透露,多晶所參與投資的硅市永祥股份二期3000噸多晶硅項目即將于今年5月在樂山破土動工,預計總投資將控制在13億元以內。暖通目前全球多晶硅市場在經歷金融危機考驗后開始逐漸回復。威集這一投資將刷新當地民營資本在多晶硅建設市場的團再投入紀錄。
有消息稱,上噸國家發改委將在今年6月向國務院提交關于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的多晶意見。
二期投入高達13億元
多晶硅是硅市高投入性產業,永祥股份一期多晶硅項目投資即達5.9億元人民幣。暖通昨天永祥股份董事長、威集永祥多晶硅公司總經理馮德志稱,團再自2007年初正式進軍多晶硅這一領域,上噸到2008年9月,多晶僅用了1年時間即建成首期1000噸多晶硅項目和順利投產,硅市項目開創了從立項到投產的暖通國內外行業最快建設速度,并創造了同種尺寸和規格,單爐產量最高,同級別純度最高等多項行業紀錄。
盡管由于金融風暴影響致
使多晶硅暴利不再,永祥股份股權今年初已經從上市公司通威股份(600438,股吧)中置換出,但劉漢元表示將在集團層面繼續推進多晶硅產業的發展。他特別提到,永祥自主研發的新工藝,使得生產成本較傳統工藝降低達50%左右,目前的多晶硅生產成本基本控制在每公斤25元左右!項目的環保治理也基本做到了零排放。這些生產優勢為通威加快多晶硅二期3000噸項目和三期6000噸項目的建設創造了充足的條件。目前,永祥股份二期3000噸多晶硅項目已全面完成環評、安評、節能評估、設計等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將于今年5月正式破土動工,預計明年6月建成投產。預計公司二期3000噸項目總投資將控制在13億元以內。
將向下游發電產業拓展
促成上述投資的是光伏發電的前景。多晶硅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基礎材料,劉漢元估算,生產多晶硅每消耗1度電,如果在西藏建設光伏發電站,可以得到20-30度電的綜合回報。去年底通威集團已經成立了通威太陽能有限公司,進軍太陽光伏發電及光熱綜合利用的系統開發與研究,將在太陽能終端應用方面展開嘗試。
劉漢元認為,隨著全球經濟快速增長,能源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目前全球已經有51個國家和地區出臺了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產業扶持政策,而中國力爭2010年可再生能源達到能源總消費量10%,2020年達到20%,但由于多種因素,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座百萬千瓦級的光伏發電站建成。對于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中國能源總消費量中所占的比重,劉漢元認為可以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