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縣引導扶持山區鄉鎮農村種植油菜5000多畝,眼下花開正艷,成為觀光旅游新熱點——
連日來,在仙游縣鐘山、莆田菜溪、仙游西苑、多畝園莊等山區鄉鎮,5000多畝油菜花盛開,吸引許多游客前來觀賞。油菜游新
3月8日,在鐘山鎮湖亭、花成天珠、為觀朗橋等村,大小不一的光旅一塊塊油菜花田里金黃一片(如圖),可謂滿地盡帶“黃金甲”。漫山遍野的熱點油菜花梯田,環繞著古色古香的山村民居,游客三五成群在花田里賞花拍照。
“種植油菜花可謂添景又創收,村里利用新村周邊已復墾后的莆田65畝耕地和拋荒的150畝承包地,發展油菜農業觀光休閑,村集體年增收4萬元,更讓我們村成為觀光旅游勝地。”社硎鄉白洋村支書劉豪介紹道。仙游該縣像白洋村這樣,以村集體、多畝合作社、油菜游新大戶等流轉土地發展油菜種植的花成多達20余個,連同農戶零星種植,全縣共種植有5000多畝油菜,種植戶達1300余戶,油菜畝產值近2000元,帶動群眾增收。此外,榨油后形成的為觀菜籽餅還是化工的好原料,油菜秸稈則可用來給果樹和稻田施肥。種植油菜后的光旅農田,土壤更肥,有利于復種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生長。
據悉,在仙游北部的鐘山、石蒼、菜溪、西苑等山區鄉鎮,當地農民一直以來僅種植單季中稻,素有冬閑田開發種植油菜花的習慣,但過去由于品種單一,產量低,油菜種植未形成規模。去年底,仙游縣在啟動建設北部富美山村示范帶建設中,將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和實施精準扶貧的關鍵點,以“優質、精品、特色、高效、生態”為特色農業發展模式,大力扶持引導廣大農戶和合作社、貧困村等種植良種油菜,通過采取連片栽種的方式,推進油菜種植區域化布局、標準化栽培,打造休閑農業和油菜觀光帶,延續油菜產業鏈,促進農業增收增效。
為大力發展推廣油菜產業,該縣還廣泛宣傳油菜生產惠農補貼政策,引導農民利用冬閑農田集中連片種植油菜,其中50畝以上的示范片每畝補助300元,零星種植50畝以上的每畝補貼200元。同時,在湖亭、天珠、白洋、鳳山、鳳頂、溪邊、象星等靠近九鯉湖、菜溪巖、仙水洋景區的村子建立高產豐產示范片8片近2000畝。縣農業局和相關鄉鎮強化技術指導服務,推廣“福油4號”等油菜優良品種,在三四月花期形成了油菜花觀賞長廊旅游點,又創建了以“中稻—油菜”輪耕輪作的農業生產模式。而村民們生產的地瓜、高山米、芋頭、茶油等農產品也受到游客青睞,帶動油菜花田周邊的農家樂餐館生意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