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科和丁寧通過對夢想的張繼只待之巔堅持,成功進軍倫敦奧運會。科丁兩位新領軍人物改變了中國乒乓球(微博)隊的寧堅風格與形象,日漸成熟的持夢他們只待登頂世界之巔。
5月13日,想進母親節,奧運也是倫敦乒乓球隊難得的周末休息日。
張繼科睡了個懶覺,登頂起床后打開手機,世界給遠在青島的張繼只待之巔母親徐錫英發去了短信:“媽,母親節快樂。科丁”
幾秒鐘后,寧堅手機收到了媽媽的持夢回復,“照顧好自己。想進”
父母對他最多的奧運囑托不是去奪多少枚金牌,而一直是“吃好睡好身體好,聽教練的話。”
休息日舍不得午睡,他開車叫上隊友周雨外出買了幾件夏天穿的T恤,走在商場里很容易被人認出來,對于球迷合影、簽名的要求,他一概不拒。本想找個餐廳吃飯,鑒于奧運前的“食品安全”,他們還是回到了運動員公寓的食堂。
張繼科的新浪微博名叫“向LP700奮進”,他想要擁有一輛蘭博基尼AventadorLP700-4。蘭博基尼為最新的超跑取了一頭斗牛的名字——Aventador。那是頭帶有傳奇色彩的,西班牙斗牛史上最勇猛的公牛之一。如今,想要駕馭這頭斗牛的是一只更為勇猛的藏獒。
藏獒,在一年前橫空出世。那時的他,對每個愿望的表達都很直接,對喜歡的事物傾力追求,他想要的,并不隱藏。鹿特丹世乒賽燃血撕衣后,面對記者追問的“誰是國乒新領軍”,他直言不諱:“那是我啦,肯定啊!”盡管回答招來了很多非議,幾個月后,他仍這樣說:“我就是這么想的。”
在多特蒙德,他為男隊贏得世乒賽史上第一個“六冠王”立下首功,再談起新領軍的話題時,他卻變了,“談不上,談不上,(我當領軍人物)還差得很遠。”
對于LP700,他也改了口風,婉約且低調,“看看就好了。”
生于1988,今年正是他的本命年。年青一代們正改變著國球乒乓的風格形象與生存哲學。在改變中日漸成熟的藏獒,撥開一路荊棘,邁向世界之巔。
多特蒙德世乒賽,“勞模”張繼科7次登場,為男隊出場次數最多之人。4場小組賽中3場橫掃對手,再勝陳衛星和金珉錫后,他第二次走上了團體世乒賽的決賽場。
兩年前在莫斯科,他在決賽中出任第三單打,力斬德國人蘇斯,為國乒捧起斯韋思林杯立下汗馬功勞,從那時起藏獒開始在世界乒壇嶄露頭角。
2012年,他已成長為男隊的中流砥柱。決賽再逢德國,教練組讓他當先鋒官,打最難啃的波爾(微博)。劉國梁曾在公開場合指出這位歐洲頭號球星對中國的威脅,“有波爾在,我就睡不好。”
身處威斯特法倫體育館,亢奮的德國球迷試圖將藏獒制服,他卻用一拍拍清脆的扣殺和一聲聲低沉的怒吼讓他們安靜了下來。站在球館的中心,他與諸神決斗,這場演出有開始,沒有結束。
與波爾的生死決一波三折。前兩局,他輕松贏下,打到第三局時發生了轉折,這轉折,源自張繼科的大度。
第三局雙方戰成7平后,波爾發出了一記擦網球,裁判判張繼科得分,再打到9-7暫停時,波爾對那個擦網球向主裁交涉,要求改分,張繼科爽快地同意了,比分回到了8-7,他的大將風度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卻打亂了自己的節奏,連丟3分后也丟掉了這一局。
頑強的德意志人又贏下了第四局,場邊的馬琳和許昕坐不住了,莫斯科團體決賽,打頭陣的馬龍就是被波爾逆轉的。好在藏獒的心臟足夠大,他不再冒進急躁,用強有力的旋轉控制對手,最終擊退波爾,力拔頭籌。
“越是刺激的比賽,越能激發出我的潛能,”賽后他在接受國際乒聯的采訪時說。
這不僅是一種潛能,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感,張繼科說,這是兩年來他最大的改變。“我們代表國家,打得比賽越多,責任心和榮譽感就越強,當擁有成績時,你會為自己感到自豪。”兩年來的迅速成長,讓他愿意去承受國球賦予的使命。
歷屆大賽后,乒乓球隊首先召開的不是慶功會而是總結會,劉國梁帶著他一遍遍地分析決賽錄像,“你對比賽的控制能力和專注度還需要提高,容易著急,又容易熱血沸騰。”
“我老是想著拿下比賽,第一次打這種位置壓力很大,”張繼科自解。在多德蒙德,他四次擔任第一單打,一次任第二單打,兩次任第三單打。
角色轉換得有些快。鹿特丹世乒賽之前,張繼科還被外界稱為“小將”,一位叛逆的小將。但是這位小將有一顆想當將軍的心。
父親張傳銘曾是乒乓球運動員,退役后當起了教練,由于是個足球迷,最初他給兒子選擇的項目就是足球,后來見中國足球的形勢不好,才讓他改打的乒乓球。足球帶給了張繼科最初且永久的記憶,他的鼻子原本沒這么高,在體校踢球時撞傷了,鼻梁上方突出了一塊,笑的時候更顯高聳。
繼科唯有謹遵父命。張傳銘很注意“野蠻其體魄”,每天晚上都會讓他練上一整套蛙跳、單腿跳、交叉步、跨跳等動作,再大些時就帶他到海里游泳。“那絕對是被逼的啊!”藏獒回憶,但他只能悶頭練下去。幾年后,父親把他送到了青島市第二體育場,他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球感也越來越好。12歲時,他進入山東省魯能(微博)乒乓球隊,兩年后入選國家二隊,15歲時升到一隊。一路頗為順利,他承認剛進國家隊時“自我感覺良好,不知道去珍惜,也不知道競爭的殘酷性。”結果待了沒幾個月,性格桀驁不馴的他就因為嚴重違反隊規,被國家隊勒令退回了山東省隊。
回省隊的第一天,他剃了個光頭,戴頂棒球帽,誰也不想見,也不愛說話。他曾想過去國外打球,但轉念間又放棄了,“現在所有人都說我不行,越是這樣,我就越要證明給他們看。”
他,父親和教練都沒有放棄乒乓球,乒乓球也沒有放棄他們。魯能乒乓球隊總教練尹宵有一個強烈的愿望:魯能培養的球員要拿到世界冠軍。張繼科,就是他看好的那個人。
在低谷中,張繼科決定改變。他收住急躁的脾氣和性子,在省隊勵精圖治,沒有了國家隊的高水平競爭平臺,想要追趕上隊友,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他每天低頭練著,話依舊很少,但在內心里卯足了勁兒,多年后他對記者說,“我最相信的事情就是一切要靠自己拼出來。”
2006年,張繼科以全國錦標賽男單第5名的成績重返國家隊,流逝的兩年,讓人心痛,藏獒在隱忍中等待時機,他等來鹿特丹世乒賽,那是上帝為他搭建的舞臺。戰勝王皓,登上世界之巔,壓抑了太久的他怒吼著撕開紅色上衣,這狂野的一幕,成為乒壇經典。
乒乓球專項記者陳思婧說:“張繼科在困境中不允許自己失敗,因為自己曾是最好的一員;在順境中他也不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從小被壓抑得太多。”
2011年6月份,張繼科入選了倫敦奧運會首批男子單打名單。一年來,有起有落,幸運的是他把命運攥在了自己的手里。對手的沖擊很猛,“球一打,就能明顯感到他們是來拼我的。”領導和媒體給他壓力,“國球輸不得,尤其不能輸給外國人,可我又不是神仙,不可能不輸球啊。”也有人質疑他,對此他一笑置之,“我從未懷疑過自己。”
堅定且倔強,他與世界既融合又對立,似乎沒什么能擊敗這位24歲的山東小伙兒。讓他預想奧運會,他給出的詞語是“殘酷”,“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全世界的高手都在那里,能不殘酷嗎?”
一路同行的是王皓和馬龍,馬龍的奧運之旅就頗顯“殘酷”,他落選了國乒首次上報的奧運名單,憑借自2011年8月底蘇州公開賽的大爆發,40天內連奪4個男單冠軍,并創造了51連勝的神奇戰績,用實力才叩開了倫敦奧運會的大門。
馬龍的入選,“擠掉”了老將馬琳,這位兩屆奧運會的元老為國乒爭得無數榮譽,他能在競爭激烈的國家隊堅持十余載,更為不易。年齡(32歲)成了他與奧運會說再見的最主要的原因,但這位東北漢子卻用對夢想的堅持博得了世人的尊敬。
國乒隊員們把成功歸結于每天一點點積極地改變,把非凡歸結為平凡。倫敦奧運會前還有幾十天的備戰時間,在張繼科看來,想糾正大的問題已然“來不及了”,“現在最重要的是擺正心態,其他的想多了一點用也沒有。”
但他每天都在憧憬奧運會,尤其讓他忘不了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當馬琳、王勵勤和王皓身著李寧公司設計的龍圖案的乒乓球衣馳騁沙場的情景,“感覺一定很好,運動員穿上后內心會變得強大。我希望在倫敦也能穿著‘龍服’征戰。”
龍圖案的設計帶給隊員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同時也體現了李寧在體育界民族品牌的地位和乒乓球在中國體育的傳統地位相輔相成。張繼科認為李寧和乒乓球隊的合作非常默契,“李寧對我們團隊的付出非常大,無論是平常還是大型的賽事,都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后勤保障。我們有什么問題他們第一時間幫我們解決。另外,李寧的很多東西還是非常先進的,一個是在于他們的制作,再一個是他們的舒適程度非常好。”
張繼科在男乒中已經成長為領軍人物,女隊中的“新一姐”在倫敦奧運會前的最后時刻也站了出來,她就是讓藏獒“自愧不如”的丁寧。
“她比我厲害,比我優秀,”張繼科笑著說,“我們的性格也很像。”的確很像,兩人都很年輕,快樂,霸氣,并朝氣蓬勃,都是國乒新生代的代表人物。
他們的成長軌跡也很相像,同時在鹿特丹世乒賽上奪冠,又在年底的世界杯上雙雙加冕。張繼科忍受過成長的陣痛后進軍倫敦,丁寧更是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跌宕起伏后才搭上了奧運會的末班車。
訓練場上,中美兩位體能教練帶領一隊做著訓練前的熱身,姑娘們已從多特蒙德凱旋,可是墻上的那幾幅照片還沒撤下來。
李佳薇抱住馮天薇喜極而泣,劉詩雯伸出的右手不被理睬,空蕩蕩的支在那里。向前一步,還是退后,都很尷尬,她僵在了那里。
施之皓帶領五位女將登上了領獎臺。以往,他們都是站在最高處,而那一次,新加坡隊比她們站得更高。她們就像插在無水花瓶中的被暴曬了許久的鮮花,在等待枯萎。
從寒冷的莫斯科,到激情的鹿特丹,再到沉穩的多特蒙德,姑娘們一步步站了起來,她們成功復仇新加坡奪回團體冠軍,重新捧起了考比倫杯。
而內部的較量遠比對外的激烈,殘酷。
2012年5月11日,中國乒乓球隊正式對外宣布奧運名單,丁寧取代郭焱,獲得倫敦奧運會的參賽資格。連續三屆在奧運會前的最后一刻落選,29歲的北京女孩郭焱成為了“悲情人物”,但她的淡定與大度讓眾人折服,對于這“最遺憾的一次”,郭焱說:“這四年自己盡到了最大的努力,最后的決定也是領導和教練考慮一些綜合因素,之前想得很清楚了,所以現在完全可以接受這個事實。”
丁寧欽佩郭焱的大氣,“從世乒賽到現在,她從未因傷病自暴自棄,也從未抱怨過誰,她還一直在幫我分析奧運會上的主要對手。現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奧運會中取得好成績。”
而在一年前,剛在鹿特丹世乒賽上折桂的丁寧,卻以4個積分的差距落選了第一次的奧運報名。央視記者李武軍(微博)為她感到惋惜,“(2011)年初她要是多打幾站公開賽就好了。”她也覺得很可惜,時常還會計算著和郭焱的積分差距,但名單已經上報,她盡量讓自己想開,“事情已經發生了,我還得繼續我的比賽和訓練。”
她愛說愛笑,性格開朗外向,被粉絲們稱為“小叮當”,李曉霞喜歡她骨子里透出來的那股自信,“她會給自己和隊友傳達積極的信號。”
快樂乒乓,是丁寧要帶給大家的。可在國家乒乓球隊,想要快樂很不容易。
莫斯科世乒賽失利后,丁寧走出困境的速度在幾大主力里是最快的,“沒時間自怨自艾。”她的訓練開始加量,單是獨特的下蹲式發球,一天下來身體的全蹲、全起就能達到三四百個,有時練到膝蓋積水她也不會停下來休息。
據陳思婧的觀察,丁寧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在莫斯科世乒賽后,她的思想開始受到外界的影響,“媒體指出她對付削球不行,她就補課練習。經歷了莫斯科的失敗,她對每場比賽都看得很重,賽后會認真地分析得與失。”
2011年鹿特丹世乒賽前兩個月,丁寧十分堅毅地對記者說,“這次在鹿特丹,我的目標沒有別的,就是拿冠軍。我沒有退路,也沒有底線。”
她成功了,許下的目標得以實現,她有理由在賽前高調,因為她們要為國乒雪恥。但當落選倫敦奧運會首批名單后,她卻把目標地埋在了心里,只讓自己清楚、明白。
實在憋得慌了,她會和家人促膝長談,一天她對母親說,“我就是想參加奧運會,想拿奧運會冠軍。”話音剛落,她就摟著母親大哭了起來。
丁寧解釋說,并不是拿到了世乒賽單打冠軍就想要去拿奧運冠軍,而是經過磨練與沉底,自己變得成熟,對乒乓球的理解,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都在發生改變,“我要為國家去贏得奧運金牌。”
這是丁寧的最終目標,哪怕只有1%的希望,她也要付出100%的努力。隨著2011年她奪下世乒賽和世界杯兩項大賽的單打冠軍后,這個目標越發不可動搖。
憑借出色的表現,她贏得了倫敦奧運會的參賽資格,“現在有了這個機會,我去的目標就是金牌,”這一次,她又要高調出征了。
除了打球,她愛唱愛跳,對新鮮事物接受很快,2012年初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體壇風云人物頒獎盛典上,她身著金色服裝,跳起了酷炫熱舞,給世人以震驚。她向自己發起了挑戰,勇敢地讓改變發生。
雖然沒有參加奧運會的經驗,但丁寧并不懼怕,需要準備的有許多,她把心態的調整放在第一位,“我一直在做迎接困難的準備,楠姐這些參加過奧運會的人一直在幫著我們。”
強大的集體力量是中國乒乓球隊幾十年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多特蒙德世乒賽結束后的隊內總結會上,劉國梁向年輕的隊員們強調了三點,加強自身修養,提供思想境界,并學會感恩。
“年輕運動員取得好成績時一定要避免自我膨脹,要回報集體,回報國家,包括球迷,。因為你的優異成績的取得,是幾代人辛苦積累的結果,是這支優秀團隊的汗水凝結。”劉國梁說。
同時,對于多年服務于中國乒乓球隊的李寧公司,劉國梁表達出了贊許,“雙方打過這么多年交道了,包括李寧先生本人,他的社會責任感很強,從成功的運動員、成功的商人到成功的企業家,他的內心足夠強大,他永遠有社會責任感,這也是為什么李寧品牌能成為中國的民族品牌,不可替代的品牌,因為它有這樣的精神。”
張繼科,丁寧等國乒新生代正在通過自身的改變激勵著國人,人們能從他們的身上找尋到自己成長的碎片,或成功或失敗,只要從積極的一面讓改變發生,都將是一種向上的力量。(完)
《體育畫報》記者 張鑫明 攝影 湯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