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正美國占比出現下降趨勢并被東盟反超。貿易2019年1~5月,生改在中國進出口總貿易中,中國正美國占11.7%,貿易歐盟占15.7%,生改東盟占13.5%。中國正
2018年以來,貿易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生改中國、中國正美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對外貿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變化。
這一年來,生改中國貿易增速平穩(wěn),中國正影響整體可控,貿易中美經貿關系仍然密切,生改繼續(xù)發(fā)揮“壓艙石”作用,但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主要體現在中國貿易多元化趨勢比較明顯,中美貿易比重下降。
近日,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發(fā)布一份有關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的報告,分析了中美以及歐盟等地區(qū)的貿易數據及貿易格局變化。
長期以來,中美維持緊密的經貿關系,雙邊貿易保持高速增長態(tài)勢。根據海關總署數據,1997年中美進出口總額僅為不到500億美元,而2018年超過6300億美元,平均年化增長率約12%。
以進出口總額計,美國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與整個歐盟旗鼓相當。
但近年來,美國占比出現下降趨勢并被東盟反超。2019年1~5月,在中國進出口總貿易中,美國占11.7%,歐盟占15.7%,東盟占13.5%。
將中國的對外貿易按地區(qū)分析發(fā)現,在主要出口地區(qū)中,中國對東盟、非洲等地的出口份額有所上升,而對北美的出口份額顯著下降。從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中國對北美地區(qū)的出口份額從20%下降至17.6%。
與2018年同期相比,2019年前4個月中國對北美地區(qū)的出口共計下滑8.4%,而對東盟、歐盟等地區(qū)分別實現6.8%、7.7%的出口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十多年以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日漸頻繁。對6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占中國總出口的比重,從2001年1月的13.8%上升至2019年4月的30.6%,“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超越美國,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
從美國視角看,美國固守零和博弈思維,對其他國家商品加征關稅,然而這并未能幫助美國改善貿易條件和縮小貿易失衡。
2018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的月度進出口增速均顯著下滑,2019年4月,其出口貿易甚至同比縮減2.12%。2018年美國的貿易赤字達1282億美元,相較2017年上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