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10月21日電 題:泰國六旬中文教師的中國情“中國情”
作者 閆姣
來自泰國的64歲中文老師林美玉,一邊仔細聽甘肅剪紙手藝人的泰國講解,一邊向泰國華裔青少年翻譯解說剪紙技巧。旬中她戴著眼鏡,文教留著干練的中國情金黃色短發(fā),是泰國帶隊老師、翻譯,旬中也是文教學生們的大管家。
10月18日,中國情林美玉(右)為泰國青少年翻譯解說中國非遺剪紙的泰國知識。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
10月16日至25日,旬中2023“中國尋根之旅”秋令營—甘肅絲綢古道營持續(xù)開展。文教38名泰國華裔青少年沿絲路游經典線路,中國情從蘭州一碗面、泰國一條河、旬中一座橋,到嘉峪關的“天下雄關”、敦煌千年莫高窟,通過研習書法、剪紙等,沉浸式感受古絲路的魅力。
從泰國出發(fā)前,當地有人質疑,為什么要把孩子帶去甘肅,那么偏僻的地方?身為泰國東方文化書院教師的林美玉回應說,“那里很好!”她的堅持得到了學生們的肯定。14歲的營員鄧玉龍就被甘肅飲食文化深深吸引,他評價此行“很有趣”,以后想繼續(xù)來中國學習。
林美玉是泰國華裔,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家中12個兄弟姐妹從小便被父母要求學中文。“不學好中文,就不能上學!甚至,寄希望于我們能成為中文老師。”
學好中文對林美玉來說有難度,但她堅持每天練習,“晚上躺在床上,漢字會在腦袋里飄來飄去”。久而久之,她愛上了漢語。20多歲時,她前往中國華僑大學培訓,爭取到獎學金名額,進行為期4年的學習。
10月18日,林美玉(中)和甘肅書法老師(左)互贈象征吉祥好運的大象及書法作品。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
林美玉結識了很多中國朋友,他們親切地喚她為“阿林”。這份情誼延續(xù)至今,她被校友們視作在泰國的“娘家人”。在好友張羅應印象中,她好學、熱情、風趣,喜歡漢語,熱愛中華文化。
林美玉為傳播中華文化不懈努力。家中5位兄妹先后在泰國擔任中文老師,侄子和侄女在中國上大學。在她的影響下,周圍很多人開始學中文,有的人還來中國學習、交流、旅游。
林美玉說,近年來,“學漢語”在泰國越來越熱。泰國學校設中文課,每周有一兩節(jié)課程;泰國學中文的人增多,相關機構設漢語比賽;當地官方打造泰國學子中國研學游線路,兩國互派考察交流團等。
這兩年,林美玉帶泰國學子走過了中國華北、華東及西北地區(qū)。每次“中國尋根行”,她都鼓勵學生多接觸、了解當地人和事,“中國變化很大,以后也會帶孩子們來體驗發(fā)展的‘中國速度’。”她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