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癌癥《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發布“中國專刊”,中心最新種常癥過者確診已從多個角度聚焦中國重要的發表健康問題,包括高發癌癥、見癌腦卒中(中風)、半患意外傷害等非傳染性疾病,晚期以及瘧疾、癌癥結核等重大傳染病的中心最新種常癥過者確診已消除進展。藥明康德內容團隊“醫學新視點”對專刊內容進行系列報道。發表其中一項研究聚焦中國常見癌癥的見癌確診分期特征。
眾所周知,半患癌癥的晚期發病率及病死率日漸增高,已經成為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癌癥導致死亡的中心最新種常癥過者確診已主要疾病。癌癥確診時的發表分期差異對于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影響,確診時分期較早的患者(如Ⅰ期腫瘤)及時接受有效治療可大大提高治愈率,改善生存預后。
分析總體以及特定人群不同類型癌癥診斷時的分期差異,對于癌癥整體防控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中國此前一直缺乏基于全人群的不同類型癌癥診斷分期研究數據。
國家癌癥中心赫捷院士團隊及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紀思翰(John S. Ji)教授,以中國12個省、23家醫院的全人群癌癥登記數據與個人電子醫療記錄為研究對象,系統地評估了中國常見癌癥確診時的分期特征。
本項觀察性研究顯示出肺癌、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以及乳腺癌這五種主要癌癥確診時為晚期的比例高達52.8%!不同性別以及城鄉之間確診分期差異最顯著的癌癥為肺癌。
截圖來源: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這篇論文新近發表于國際知名期刊《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國家癌癥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赫捷院士為通訊作者;國家癌癥中心魏文強教授為共同資深作者;國家癌癥中心曾紅梅教授、冉顯會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
據論文介紹,本研究系“目前中國癌癥確診分期差異最全面、最新數據分析研究,首次全面評估了中國不同人群、常見不同類型腫瘤的確診分期及相關特征”,研究的發現對于提高癌癥防治意識、促進未來早期篩查和檢測計劃的開展甚至是改善醫療可及性方面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這項多中心、基于醫院的觀察性研究共納入中國12個省級地區的23家醫院,并主要聚焦于肺癌、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以及乳腺癌這五類中國常見癌癥。
研究數據主要來自當地醫院的個人電子醫療記錄以及全人群癌癥登記處的記錄數據(共納入52103例符合條件的患者,確診時間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之間),涉及患者社會人口學特征信息、生活方式因素、保險類型以及確診時的分期。
▲研究流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常見癌癥晚期確診率最高,肺癌最為明顯
總體而言,2016至2017年間確診為上述常見癌癥的患者中位年齡為60.9歲,其中19.7%的患者具有癌癥家族史。其中,最大的患者群體為肺癌患者群體(35.2%),其次分別為女性乳腺癌(18.0%)、胃癌(17.9%)、結直腸癌(16.0%)以及食道癌(12.8%)。
41671例已知確診時分期的患者中,22009例(52.8%)為晚期(Ⅲ-Ⅳ期)癌癥。具體而言:
Ⅰ期占比19.9%(8294/42671);
Ⅱ期占比27.3%(11368/42671);
Ⅲ期占比29.2%(12172/42671);
Ⅳ期占比23.6%(9837/42671)。
在這幾種不同類型的癌癥中,乳腺癌確診時為晚期的比例最小(21.6%),肺癌的比例最高(67.4%)。
哪些人群更容易在晚期確診?
性別方面,男性比女性(無論是成年還是未成年人群)確診時為晚期疾病的風險更高,晚期占比分別為64.1%(14084/21973例)和40.2%(7925/19698例)(a[OR]=1.3, 95% CI 1.2-1.5)。這種差異在肺癌和食道癌中最為明顯。
確診年齡與疾病分期的關系在不同類型癌癥中也具有不同的特征。
對于胃癌,相對于55歲以下的患者,75歲以上確診的患者更有可能為晚期。
與此相對的是,對于結直腸癌,確診時年齡較小的患者為晚期的風險顯著更高!文章解釋,這可能與早發性結直腸癌的發病機制與晚發性結直腸癌不同有關。基于研究發現,未來我們有必要探索早發性結直腸癌的高風險人群。
家族史方面,相對于沒有家族癌癥史的患者,具有家族癌癥史的患者確診為晚期肺癌、胃癌、食道癌以及乳腺癌的可能性更小!這與既往報道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具有癌癥家族史的患者,可能對于癌癥相關癥狀具有更強的警惕意識,并且更有可能進行常規癌癥篩查。
吸煙與飲酒對于不同器官的癌癥發生風險影響不同。當前分析的結果顯示,吸煙與晚期肺癌的確診有關;飲酒與晚期結直腸癌以及食道癌的確診有關。這些發現為生活方式干預在癌癥預防與控制中的作用提供了更進一步的證據。
癌癥診斷分期差異提示早篩重要性
與既往研究所得出的證據類似,當前這項研究發現,農村與城鎮地區之間存在持續的診斷差異(a[OR]=1.2, 95% CI 1.1-1.4),這在肺癌中最為明顯。與居住在城鎮的地區的人群相比,居住在農村地區的人群確診為晚期肺癌、乳腺癌、以及胃癌的幾率更高;與此同時,中國城鎮與農村地區人群結直腸癌確診時的分期并無顯著差異。
與具有城鎮醫保的群體相比,新農合醫保群體確診時為晚期疾病的風險顯著更高(a[OR]=1.4, 95% CI 1.1-1.9)。
▲中美不同類型癌癥分期差異(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此外,研究人員還對比了中美之間癌癥診斷的分期差異。總體而言,對比美國,中國患者確診為晚期肺癌、胃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的比例更高,其中早期診斷差距最大的癌癥為乳腺癌和結直腸癌(中國對比美國Ⅱ-Ⅳ期疾病確診率:乳腺癌72.4% vs 48.8%;肺癌82.7% vs 74.7%;結直腸癌84.8% vs 75.9%)。
論文作者強調,不同地區人群健康意識、早篩推廣程度的差異是造成晚期疾病確診率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農村與城鎮地區之間、中美之間的癌癥診斷分期差異再次提示,有必要對造成中國嚴重疾病負擔的腫瘤進行有效早期篩查。
小 結
當前這項研究對中國5種主要類型癌癥確診時的分期分布以及相關因素進行了詳盡分析,研究結果對于提高癌癥預防以及癌癥早期檢測意識、改善癌癥防控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作者強調,醫保支持、農村醫療設施以及癌癥早篩策略的完善有望為縮小城鄉癌癥早期診斷方面的差距提供重要助力,而不同地區癌癥診斷分期的數據結果差異也再次證實在中國人群中開展癌癥早期篩查的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
[1] Hongmei Zeng, et al., (2021). Disparities in stage at diagnosis for five common cancers in China: a multicentre, hospital-based, observational study.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DOI: https://doi.org/10.1016/S2468-2667(21)00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