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采訪馬龍,弟到的男有幾個場景印像最為深刻,奧運一次是正選最重某年在無錫的全國錦標賽或者全運會,有天中午我們做直播連線,分量需要采訪一個運動員,號叫當時知名隊員們或是馬龍有比賽,或者還沒有來到賽場,從拎找到當時十四五歲的馬龍做直播。小馬龍很緊張,說什么不知道,我跟武軍一句一句地教他該說什么。
再往后走就是不來梅世乒賽,十六歲的馬龍成為中國男乒歷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從領獎臺上下來,我小聲慶賀:“世界冠軍了??!”他認真地跟我說:“周姐,這個不算,下次我要上決賽?!?/STRONG>
馬龍是個很認真的人,特別認真。比如說,他會在每次訓練結束之后,用左手跟隊友們玩一陣,目的是平衡左右手的力量。又比如,他的電腦配備的是左手鼠標,因為他不希望玩電腦傷了打球的右手。
剛剛結束的廈門封閉訓練臨近尾聲的時候,中央電視臺前往集訓地拍攝奧運宣傳片時的情景,24歲的馬龍訓練完乖乖地坐著化妝,大眼睛時不時地看著身邊來來往往的人們。倫敦奧運會他只有團體賽一項任務,并且在單項比賽結束之后,這也就意味著乒乓球比賽已經開始一周了,他還沒有踏進過奧運主場地。有句話叫“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怎么在隊友們跌宕起伏的比賽過程中保持自己的竟技狀態,不僅僅馬龍沒有經驗,連劉國梁也都沒有經驗。
更要命的還不僅僅是開賽后這一個星期的消耗,8月2日,男單金牌產生,張繼科和王皓能否會師,他們誰能成功奪得大滿貫,這樣的過程必定有人狂喜有人失落到了極點。僅僅一夜過后,即使兩個人都努力控制自己,身心也一定處于非常疲憊的狀態,這個時候,首次踏進奧運主場地的馬龍就必須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整支隊伍。
北京奧運會,馬龍是馬琳,王勵勤,王皓三名奧運隊員的陪練。他進過一次奧運村,雖然當時已經是世界冠軍了,可是當他到村里跟志愿者取水,人家不認識他還都不給。國梁當時就說,這事兒給馬龍的刺激大了。每次三名奧運隊員走出場館,旁邊總是圍繞著眾多求簽名求合影的粉絲,而馬龍,幫參賽隊員拎著包,從旁邊側身走過……
這就是中國乒乓球隊,一個每分每秒都讓你強烈感受到競爭氛圍的集體,馬龍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不用語言形容,也能明白他對奧運會冠軍的渴望。
在廈門基地的訓練館里,貼著北京奧運團體奪冠后的巨幅照片,對于中國隊來說,奧運備戰容不得任何閃失。隨著倫敦奧運日益臨近,24歲的馬龍臉上逐漸多了些成熟和穩重,今年是他的本命年,他當然希望自己不僅僅是奧運乒乓史上最重要的三號隊員,同時也是最成功的三號隊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