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其坤 徐溧伶 韋忠陽
摘要對織金縣土地利用情況進行調查,包括土地利用現狀、織金治理耕地坡度分級、縣坡小流域及農戶個例調查情況等,從調整產業結構與提高坡度耕地耕作水平、耕地實施坡改梯水系配套項目等方面總結了小流域坡耕地的水土治理措施,以期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坡耕地;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措施;貴州織金
目前,坡耕地已成為我國水土流失的流失主要來源地[1-2]。全國現有坡耕地占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的探析6.7%,但土壤流失量卻占全國水土流失總量約28.3%,特別是坡耕地比較集中的地區,其水土流失量甚至占該地區水土流失總量的50%以上。如三峽庫區每年坡耕地土壤流失量占總量的織金治理73%;黃河流域部分支流坡耕地侵蝕量占河流輸沙量的60%;西南石質山區貴州省境內,坡耕地土壤流失量占其總流失量的85%。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事關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到我國土地與糧食安全及新農村建設的縣坡步伐[3-4]。根據黔水保〔2010〕13號轉發水利部水保司《關于開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專題調研的耕地通知》(水保測便字〔2010〕2號)文要求,水利部于2010年3月中旬組織對貴州省進行坡改梯規模與布局專題調研,織金縣屬開展專題調研縣之一。織金縣位于貴州省中部,地處三岔河、水土六沖河環抱的流失下游交界之間,地理坐標為東經105°20′14″~106°10′19″,北緯26°21′47″~26°37′24″。全縣地處黔東高原與黔中丘原的探析過渡帶,地勢西高東低。織金縣現有總人口101.6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4.83萬人,農村勞動力人口57.45萬人,常年外出務工12.18萬人,占農村勞動力人口的織金治理21.2%,10年內農村城鎮化人口將達12.5萬人,勞動力轉移25萬人次。根據通知要求,織金縣按照相關內容收集資料,對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對策作一些探討。縣坡
1織金縣土地利用調查情況
1.1土地利用現狀
全縣土地總面積2 868 km2,耕地總面積為10.48萬hm2,占總面積的耕地35.56%,其中水田1.48萬hm2,梯平地4.26萬hm2,坡耕地8.91萬hm2;林地總面積為3.67萬hm2,占總面積的12.81%,其中有林地3.22萬hm2,經果林地606.67 hm2,疏林地553.33 hm2,幼林地3 346.67 hm2;草地總面積為2.50萬hm2,占總面積的8.72%;荒山荒坡地總面積為4.84萬hm2,占總面積的16.88%;水域總面積為2 386.67 hm2,占總面積的0.83%;非生產用地總面積為9 993.33 hm2,占總面積的3.49%;難利用地總面積為3.85萬hm2,占總面積的13.44%。
1.2耕地坡度分級
在耕地中25°左右的坡耕地面積為3.11萬hm2,占耕地總面積的24.73%。
通過以上分析,現有耕地中25°左右的坡耕地所占的比例偏高,擔負著全縣糧食生產的主要耕地,也是造成全縣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之一,全縣人均土地面積為2 813.33 m2,人均耕地面積為1 000 m2,農業人均基本農田426.67 m2。織金縣坡度分級面積為:平地(≤2°)面積為145.48 hm2;2~6°面積為5 109.10 hm2(梯田1 789.75 hm2,坡地3 319.35 hm2);6~15°面積為47 381.43 hm2(梯田5 644.59 hm2,坡地41 736.84 hm2);15~25°面積為38 492.92 hm2(梯田948.66 hm2,坡地37 544.26 hm2);>25°面積為12 379.18 hm2(梯田233.73 hm2,坡地12 145.45 hm2)。
1.3小流域調查
織金縣2009年度設計茶店鄉安樂小流域,該流域地處織金縣北部中中山、坡地強度流失類型區。作為典型小流域,該流域地處深切割中山地貌類型,地形起伏大,流水切割強烈,并有山高坡陡之特征,屬洪家渡水庫庫區,流域內最高海拔1 635 m,最低海拔1 122 m,相對高差513 m。安樂小流域轄3個行政村1 850戶9 371人,共有總土地面積3 580 hm2,其中耕地面積1 846.67 hm2,林地900 hm2,草地233.33 hm2,荒草地226.67 hm2,其他及難利用地380 hm2。流域內農業總產值634.45萬元,其中農業產值549.45萬元,林業產值34.00萬元,牧業產值30.00萬元,漁業產值6萬元,其他產值15萬元,分別占總產值的86.60%、5.45%、4.70%、0.90%、2.40%,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 869元。在此產業結構中,農業產業占比較高,農業產業投入勞動力較多。在流域內,坡耕地主要以種植糧食作物玉米、小麥、洋芋、大豆等為主,平均產量2 595 kg/hm2,油菜、烤煙等經濟作物有少量種植,種植面積340 hm2,平均產量3 t/hm2,果品產量在流域內基本為0。其土地利用的特點是墾殖指數過高,坡耕地面積大,四荒地多,廣種薄收,土地貧脊。
織金縣近十幾年來,已相繼實施了“長治”工程項目、“云貴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貸款/歐盟贈款”項目等治理多條小流域,選擇已治理的“長治”工程項目大陌河小流域作為典型小流域調查,該流域涉及5個行政村,總人口8 869人,農業人口密度為373人/km2。總面積2 320 hm2,其中耕地面積1 520 hm2,占總土地面積的65.5%,耕地面積中水田313.33 hm2,占總土地面積的13.5%,梯地366.67 hm2,占總土地面積的15.7%,坡耕地743.33 hm2,占總土地面積的36.29%,人均基本農田746.67 m2,人均農業用地1 700 m2,該流域經過土地資源評價及土地適宜性分析,其治理規模和主要措施類型為:綜合治理面積為11.77 km2,治理程度90%,坡耕地主要措施類型有:坡改梯51.6 hm2,經果林37.33 hm2,保土耕作632.80 hm2,坡耕地綜合治理占總治理面積的57.4%。通過該流域的治理后,年人均純收入2 216元,年增率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