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的關于一位好友Ryan,我們叫他“大頭”發了一篇8000字長文章,中國折是成大頭的意關于對所謂“126公司”的成長,決策,長挫高光時刻,同意問題和裁員傳聞進行了綜合分析,關于個人判斷和一些猜測。中國折讀罷之后也是成大頭的意很有收獲,作者仿了一些“紀傳體”的長挫筆法,也有一些個人的同意情感夾雜其中,應該說這篇文章耗了不少心血,關于雖然某種原因刪掉了,中國折但沒有看過的成大頭的意可以去找一下,或者給我留言。長挫
其實所謂126,同意那么用英文26個字母表示,第1個字母是A,第26個字母是Z,126公司的意思就是AZ公司,這里主要指阿斯利康中國。
汪雷就是王磊總,其在文章中有很多的春秋筆法,把似褒實貶,似貶實褒的小作文寫得很溜。
整體看下來,寫得好的地方我就不評論了。但我個人覺得對待一些重大決策的看法和形成過程,作者更多的是一些猜測,且更多從高級打工仔的心態去揣摩boss的想法,說明大頭兄弟到底還是年輕啊!其實很多時候,關于boss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員工思考的方向是完全不一樣的,不管公司大小,boss思維更有全局觀,富有侵略性,而且敢于冒險!而太多員工思維的人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就像老農爭論說,皇上種地肯定是用金鋤頭一樣!
當然,我們從另外的角度來說,哪個公司沒問題呢,是大頭現在、曾經工作過的公司沒問題?還是華為、阿里、騰訊沒問題?有問題是一種常態,也沒有什么太大的了不起,其實提出批評很容易,但構建體系非常艱難。通常是員工只會不停發表意見,而boss構建體系!
特別中間有幾個決策揣測,我個人是不同意大頭的看法的!
首先我認為王磊總是在中國的跨國藥企中,非常罕見的,沒有多少股份,但卻異常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我們知道一般做大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他們的訴求更多的是平穩,不要出事,拿完個人的工資、獎金、期權走人,等待下一屆,或者是再連任一屆,然后拿著合適的履歷,再去別的公司走一波,這是很多職業經理人的常態,不僅僅是醫療行業,各個行業都這樣。
但是客觀上來說,在2013年GSK事件之后,其他各大外企的營銷動作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可以歸因于受制于合規,但也有很多,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開始有一些敷衍或者不作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平穩!甚至就是只要你說有一丁點問題,那我們就全部砍,整個都不要,業務是什么樣不重要,只要平穩度過,不被問責,保住自己的位置最重要!酷似現在有一批的基層防疫部門,他甚至可以為保平安,自己擅自層層加碼,歷史都是循環相似的,而且這也是大多數當事人的理性決策!
而當時阿斯利康在中國并不是一個特別大的藥企,只能說是一個中等偏上的企業。
但王磊總以當時并不是特別出彩的產品結構,在那個時間段做出了逆勢擴張的戰略決策,別人求穩求抱抱,他勇于擔當,通過強勢的學術推廣和加大投入,以“眾人皆穩我獨闖”的創業心態去占領市場,從此不斷滾動,直到變成中國第一大藥企。非常具有雄心壯志!我跟王磊總接觸過幾次,也聽過他講的幾次課,但是我沒有跟阿斯利康做過什么生意,除了有幾次培訓之外,因此并不是利益相關人。
插句題外話,有人說中國最大的藥企不是什么Y或者X公司嗎?但我認為你不能把賣保健品的,賣回扣藥為主的公司與之相提并論,那是沒有意義的!包括一些中成藥和中藥注射劑,只為吃些回扣的那不可能是醫藥的主流,也經不起歷史的檢驗,他們早晚都要慢慢衰亡的,跟保護中醫藥沒關系,總不能以此為借口去保護其中的一些騙子吧,連臨床實驗都不敢做,自己公司員工生病都不用的!
而AZ經過這樣的歷練與涅槃,相比很多其他的企業,可以更快地從全球引入更好的品種,而且推廣效果更好,不斷形成正反饋,到了年銷售額超過四百億的大關!從歷史看來這一個決策應該說是非常成功的。
當然大頭后面也提到,王磊總在后面的時候決策去搞全國大規模招聘擴展,下沉縣域,跟其他領域的產品進行跨界合作與捆綁,這塊我確實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從2018、2019年國家開始正式試點集采,到廣泛鋪開大規模實施,那么就應該有預見:集采的其中一個本質就是國產替代,不管誰勝出都是你失敗,所以在這個時候,再次選擇大肆擴張多招人,下沉渠道,是不是有點路徑依賴?將自己原來成功過的東西繼續往下,是否有刻舟求劍的嫌疑呢?因為舟還是那個舟,但是時間地點周圍環境都已經不同了!
下沉市場,是要干苦活、臟活、累活的,但核心是成本要足夠低。因為包括縣域,它的產出是比較低的,而且關系還比較復雜,涉及的醫生數量還比較多,再結合AZ高成本和高績效提成的營銷模式,從宏觀上來講邏輯是不太通的。如果可以持續地追加投入,再用混合代理其他品種或跨界經營來攤薄成本,理論上是可行的!
但是王磊總只是職業經理人,并不是老板,能動用的錢或者做的戰略決策是有限的,他無法不計成本地去長期投入,后面肯定還要計算投入產出比!因此我認為從源頭來說,決策如果不能長期堅持,可能就會相反的方向發展,可能整個要開始推倒重來了,那么假如“論跡不論心”,只從結果上來看,應該是決策出現了問題!
其實如果真的是一個boss決心投入基層市場,把所有的資金都拿出來,再砸3年時間在下沉市場,很有可能會有另外的結局,不過回頭來看,由于堅決而無死角的強勢防疫政策在全國各地展開,這些年所有認為可以穿越周期,并不斷加大線下投入,不斷各種投資的公司均遭到大敗,即使歸因于疫情和說運氣不好,那也是一樣,市場只看結果!創業中有句話,當年小米雷軍也曾講過,“有花不完的錢,才能創業成功”。就像阿里的同事會說,“無論馬云的決定是什么,我都讓它成為最正確的決定”,創業的本質就是“扭曲現實的能力”!
所以這里面涉及到公司的產權、決策權與監管等一系列問題,每一個決策中間如果做一段時間后就中斷,那它大概率是會失敗的!
當然歸根結底,所有的問題都是領導者的問題,你沒有預見到也是你的問題;如果預見到沒有做到,也是你的問題;如果明知道有問題,但是還抱有一絲的幻想或是有一種賭的心態,最后結果不好,那也是你的問題!做決策還是要相信概率,小概率逆天的事情不是不會發生,但是不能作為公司的戰略決策。
那么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在負增長的時候,裁員這都是執行層面的問題,但是從戰略上來講,仍然能體現王磊總殺伐果斷的企業家精神,很多人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會采用慢慢地、一點點地的方式去處理,特別在乎面子和一些虛榮的東西,展現優雅,不能打自己臉,或者用短期行為刺激一下,把問題留給下一屆!
作為一個高級職業經理人,只有很少的股權和期權,但能做這么大的一個快速決策,也體現了王磊總的風格和魄力,這一點是令人非常佩服的。人生在世,企業決策也如人生起伏一樣,很正常,有的時候也談不上是由于A和B、對與錯,只是說在這個行業中,誰都可能會走一些荊棘之路,所以我個人認為大頭的文章里面,有些地方寫得不是很厚道,還是年輕!
所以歷史的事情必須要歷史地看,我們說的每句話,做的每個決策,包括上到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包括學術界都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同時不作惡。
因為很多事情當時看,跟回頭反思會有非常不一樣的認識,每個人不能站在上帝視角,覺得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就覺得怎么怎么地!其實沒有王磊總這種“勇冠三軍”的決策,AZ在中國只是一個中等的公司,在行業的地位和影響也會很一般,你就是裁個員有誰會在意嗎?
原來有一些牛逼的跨國藥企,明明現在已經銷售額跟一些中藥注射劑企業差不多了,還自詡為大公司,產品或賣或不死不活的,仍然自我感覺良好,不思進取,胸無大志,其實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
最后,我感覺在AZ執行項目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定的浪費,包括互聯網醫院,自建醫生項目和一些高成本項目方向決策的選擇等等,可能不是執行的問題,而是決策時企業處在巔峰狀態,有一些錯誤的判斷,但現實是,已經到了一個無法維持高定價、高毛利和高代表人數的處境,應該是要快速進入一個低成本的決策階段!不過由于慣性或者某些潛規則影響執行者和采購,仍然是沿用高成本的供應商,高舉高打!
Anyway,我覺得這些都不重要!生當作人杰的企業家精神,勇往直前,敢于冒險,勇于擔當的boss思維,這是一般職業經理人和員工思維的人所無法理解的東西!
寧要燦爛芳華,也不要茍且度日!
(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