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先生是低收的買一名普通公司職員,家庭狀況并不富裕。入工自己與妻子兩個人每月的庭理固定工資收入合計約3000元左右。夫婦倆按揭購買了現在的財年住房,目前每月須還房貸1400元。結余如何為這樣一個資產并不充裕的保險家庭打造合適的理財規劃?
理財目標
1.轉移可能出現的意外及疾病風險。2.存錢。低收的買3.不要對現有生活質量影響太大。入工
家庭狀況分析
典型的庭理工薪階層,收入不高但比較穩定,財年自有住房有貸款,結余月收支結余1300元,保險生息資產較低,低收的買現金及活期存款較高,入工未投保任何保險,庭理資料顯示師先生將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但缺乏保險保障,理財規劃也有待加強。
分析點評
作為低收入家庭,師先生各項支出較為剛性,抗風險能力較低,但低收入并不意味著較低的生活質量,師先生可以通過對現有資產的合理調度,使兩口之家的生活更有品質、更有保障。為此,師先生首先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債務問題,二是保險問題。
1.債務問題
從資產負債表來看,師先生擁有5萬多元的流動資產,其中現金及活期存款3萬多元,基金及股票2萬元,因投資收益與資金規模具有相關性,以現有的資金配置和規模,無法取得每年6.656%(優惠后的房貸利率)的復合回報率,且作為低收入家庭,師先生也無力承擔資本市場的投資風險,恰好師先生的房屋貸款余額正是5萬元,因此理財師建議:將現有5萬元流動資產悉數用于清償銀行貸款(此舉可減少每月1400元的固定支出)。其他負債2萬元可由當年的年終獎全額覆蓋,低收入家庭實現零負債,會給家庭成員帶來較強的幸福感。
2.保險問題
師先生夫婦均未投保商業保險,低收入造成的低儲蓄率,使夫妻二人一旦出現健康問題,將會面臨無錢醫治、家庭財政崩潰的不良后果,而保持高額現金儲備,又會使收益率降低。因此師先生應盡快為自己和妻子投保,首先是投保保額高、沒有現金價值的定期壽險,此類保險通常保費低廉,卻能給投保人及受益人帶來一定的心理安全感;其次是投保大病及住院醫療險,利用提前還貸后的月節余資金,采取“期交”保費形式進行投保。按保費支出占家庭年收入10%的“十一法則”推算,每月增加保費支出700元。
理財規劃
1.現金規劃
師先生提前還貸并投保后,家庭月支出變為2500元,月結余2000元。以3-6個月現金支出額的下限匡算,師先生持有現金資產應不少于7500元。該部分資產可以少量現金、活期儲蓄、三個月定期(可隨時提前支取)或貨幣型基金形式存續。
2.資產配置
作為低收入工薪家庭,資產配置的安全性是前提,因此師先生可選擇基金定投和購買國債。
基金定投有助于培養強制儲蓄的習慣。選擇一只晨星評級四星以上的股票型基金或平衡型基金,每月定投500元,雖然有一定的系統風險,但因資金量不大,以8%的年收益計算,長期投資收益可觀,此配置可視為養老基金儲備,隨著家庭收入的提高,還可繼續追加。
為避免國債存單過于分散,需要有一個資金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個月,其間可通過購買債券型基金來完成。
綜上,從7月至明年春節前,以8個月時間計算,師先生在不壓縮現有生活支出的情況下,將擁有現金7500元,定投基金凈值4100元,國 債或債券型基金4500元,總資產41.6萬元,不僅清償了7萬元欠款,也為自己和家庭構建了可靠的保險保障,解決了后顧之憂。
師先生還可以從擬購國債的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作為每年對自己和妻子的犒賞,為對方購買禮物、短途旅游或品嘗一頓大餐…… 只要能讓雙方開心快樂、家庭和睦,多花些錢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