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份額僅0.1%,彩電或退出中國
LG手機也曾有過輝煌的業務時刻。即便在2014年,下滑從全球看,中國LG手機也是市場出貨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與同是邊緣韓系品牌的三星比肩而立。但近兩年來,彩電LG手機進入了下滑通道。業務IDC數據顯示,下滑2016年全球手機前五已經沒有LG手機的身影,淪為“others”。
從銷量和聲量來看,目前無論是全球市場,還是中國市場排名,幾乎都難覓LG手機的身影。作為手機的主戰場,中國市場已經難以看到LG的各種數據和報道,就連LG本地韓國也遭受了下跌。
LG手機最新的消息是其新旗艦手機G6不會在中國上市。原因和很簡單,那就是LG在中國市場的慘淡表現相關。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icAnalyTIcs的數據稱,LG手機在中國市場早已經邊緣化,其市場份額還不到0.1%。韓國媒體甚至據此報道,LG手機因為在中國經營不善,繼續在中國發展并無多益,LG手機可能會退出中國市場。
此前報道稱,LG手機不僅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其業務整體上也很慘淡。LG電子業績報告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營業利潤虧損約合人民幣2.6億元。這是LG電子6年來首次出現季度營業虧損。LG電子表示,其2016第三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350萬臺,同比下降9%;并稱,其移動部門在第三季度創下史上最差季度營業虧損紀錄。
盡管三星的手機業務在中國市場遭遇了短暫的困難,但相比LG手機,依然有著廣大的用戶群,未來韓系雙雄可能僅剩三星獨撐門面了。
面板優勢縮小,大尺寸已被趕超
除了手機業務,面板業務一直是LG的核心業務之一。LGDisplay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供應商,占據全球3成左右的的市場份額,其和中國很多彩電品牌以及全球很多知名手機品牌都有面板供應合作,在中國廣州還投建有大尺寸面板工廠。
與中國消費電子品牌相比,三星、LG在產業鏈上游的布局,讓他們擁有更強大的供應鏈優勢,占據了產業價值鏈的上游位置。但隨著中國品牌在面板、芯片技術上的突破,以及京東方、華星光電、華為、海信等中國企業的加力布局,韓系品牌的相對優勢正在大幅縮減。
比如,在大尺寸液晶面板方面,京東方甚至已經超越了LGDisplay,排名全球第一。
目前全球最要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公司由韓國、日本、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四個國家個地區的企業生產,前五品牌合計產能占據全球產能的80%以上。IDC最新的數據顯示,2016年Q4季度大尺寸LCD面板市場中,國內的京東方超過了LGD成為第一,市場份額達到了22%,上一年同期只有16.4%,年增長率高達27.4%,也是前五大廠商中唯一增長的。
具體數據為:LGD從上一年的第一下降到第二位,份額19.1%,同比下降了14.7%。第三名是臺灣群創光電,份額16.2%,同比下降了1.8%;第四名是友達光電,市場份額13.6%,同比下降了0.9%;第五名是三星,市場份額10.4%,同比下降28.5%。
與LG的被超越不同,三星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份額下降是主動調整的結果,其主要精力放到了小尺寸OLED面板上,此前主動關停了兩座5代線及一座7代線,轉而生產小尺寸面板。LG在液晶面板領域優勢的縮減,將讓LG在中國市場的境地更為艱難。
彩電業務下滑,中國市場邊緣化
LG的利空不僅在于手機也面板,在一度強勢的彩電整機業務方面,日子也不好過。
與手機、面板一樣,LG的彩電整機業務也曾長時間位列全球前五,但是從目前看,彩電業務也開始進入了下滑期。
從Wits View數據來看,LG并沒有把握住全球彩電業回暖的機會:2016年,LG彩電出貨量下降4.1%,是全球彩電5強中降幅最大的品牌。全球彩電5強中,只有中國本土兩強海信、TCL實現了正增長。在高端大尺寸市場,原本有著相對優勢的韓系品牌也已經被中國本土品牌超越中怡康數據顯示,海信在55英寸以上高端大屏市場份額已達到17.63%,實現登頂。
在中國市場,LG彩電的日子似乎更不好過。中怡康發布的2017年1月份統計數據顯示,從零售額份額來看,LG已經淡出了前十,不僅遠不及三星、夏普、索尼這樣的外資品牌,甚至不如海爾、三洋這樣的本土二線品牌,已經完全邊緣化。
綜上不難看出,在中國這個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LG無論是手機、面板還是彩電業務,均深陷衰退的泥潭,如果不及時做出戰略調整,推出貼近市場的產品和營銷策略,LG的整體危機或進一步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