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衛健委村江蘇省衛健委發布一則表揚消息,醫工射陽為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作滿提出多項政策舉措,入衛而其中一項就涉及了村醫編制問題。生院
隨著醫改不斷深入,編制村醫們提出的衛健委村合理要求和建議正被更多人看見和重視,村醫的醫工出路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活絡。作滿村醫工作滿6年入編,入衛衛生院骨干醫生“協議制”年入20萬,生院村醫晉升政策變得更實惠了。編制
村醫工作滿6年,衛健委村即可入編
據介紹,醫工針對鄉村醫療隊伍人手不足、作滿人才緊缺、專業配置不合理、人才留不住等突出問題,射陽縣給出3大實招。具體措施如下:
1.暢通人才晉升通道,每年調劑3-5個鄉鎮衛生院編制,定向招聘在村衛生室工作滿6年以上的執業(助理)醫師。
2.大幅度提升待遇,實行領導班子“年薪制”、骨干醫生“協議制”,縮小基層醫療機構與縣屬公立醫院醫務人員收入差距。
3.探索實施縣域內醫療衛生機構事業編制統籌使用管理的“縣管鄉用”制度。
除了政策,還有“闊綽”的細節
除了宏觀政策支持,射陽的鄉村醫生還人手一臺平板電腦。真正實現“移動”隨訪,可隨時隨地錄入、查詢村民過往病史、用藥狀況、身體指標等健康信息,健康服務實現全程信息化管理。
44歲的陳祥是射陽縣合興衛生院醫療科副主任醫師,在他為患者服務的20年中,先后去過很多大醫院進修,比如北京301醫院、上海瑞金醫院、南京鼓樓醫院等。為他的高醫術、高收入打下堅實基礎。
該院負責人表示,衛生院具有高級職稱的醫生有10多位,本科學歷占30%,骨干醫師年收入近20萬元。有效的保障和激勵機制,讓一大批像陳祥這樣的基層醫生扎根鄉村。
鄉村振興來了,編制會怎么變?
今年2月23日,村醫編制正式搭上了鄉村振興的快車。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村醫編制作出明確指示:
每5年動態調整衛生院人員編制,按照服務人口1‰左右的比例,以縣為單位每5年動態調整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總量,允許編制在縣域內統籌使用,用好用足空余編制。
而全國各地村醫入編的具體政策,也如雨后春筍一般涌出,鄉村醫生最終歸屬問題進一步得到解決。
江西省資溪縣:
無編人員返鄉,逐步解決編織。資溪籍(有意回本地工作)、在資溪定居非資溪籍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外地有正式編制的回來直接落實正式編制,在外地無編的回來后逐步解決編制。
按照這項規定,符合條件的醫學人才在外地無論是否有編,回到原籍地都能解決編制,只是時間問題。
甘肅省: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在村衛生室(所)連續執業10年以上,年齡45周歲以下,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且群眾反映好的鄉村醫生,通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形式選拔錄用,納入編制管理。
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思縣:
1.村衛生室現有鄉村醫生年齡在60周歲以下,通過考核后,合格者簽訂聘用合同后即可直接聘用。
2.對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崗位空缺的,由各鄉鎮衛生院上報衛健局后進行資格審查,并對符合條件的人員進行考核,通過考核的人員,與鄉鎮衛生院簽訂聘用合同后方可聘用。
湖北省黃州區:
當衛生院閑置出空編資源后,優先從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中招聘。納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編制管理的鄉村醫生收入待遇由鄉鎮衛生院實行績效管理。
山東省招遠市:
在使用事業編制和聘用人員控制數招聘工作人員的同時,優先招聘在村衛生室工作年限較長、業務水平高、群眾反映好且取得執業助理(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執業資格的在崗鄉村醫生。
浙江省舟山市:
取得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并在指定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從業的基層中醫師培養對象,通過考試后納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事業編制。
安徽省鳳陽縣:
鄉鎮衛生院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村醫,將村醫納入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定期采取考核,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執業助理及以上資格的人員,通過競聘、擇優納入鄉縝衛生院編制。
貴州省遵義市:
按照“縣招鄉管村用”管理模式,按所在村轄區每千服務人口配備1名鄉村醫生,推行新進鄉村醫生納入編制內管理,逐步實現1 個行政村至少配備1 名編制內鄉村醫生。
鄉村醫生是最辛苦的一群人,他們為百姓健康付出的太多,村醫更加需要獲得感。如今,從各地的改變來看,鄉村入編有新轉機了。
編制數量變多,門檻也逐漸變高
自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后,鄉村醫生入編標準似乎也逐漸細化,不少地方將“執業助理醫生資質”設為最低門檻,以此激勵更多的村醫去提升自己綜合能力。
迎合患者需求是醫生立身之本,未來學歷較低的醫生也能走得更遠。國家正在積極制定措施,鼓勵學歷較低的醫生參加更高層次學歷教育,提高醫學技術能力和水平。
而對于村醫來說,發展愈發需要醫師資格證,還沒有考取證書的醫生一定要重視起來,在執業醫師法修訂前及時考取證書。
今年,很多地區報名通知中明確,取得鄉村全科助理,符合年限要求可以考執業醫師。為人為己,鄉村醫生們都應該好好謀劃一下,到底未來需不需要考取證書,如何在當前環境下實現突圍,更好地服務廣大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