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面對民營有一位微信聯系過說有國際醫療項目品牌推廣需求的立醫療客戶想見面詳聊,為表尊重,變化我特選了一坐落于公園內的醫院特色茶舍,并早到等候。小國
還沒來得及多拍幾張茶舍邊的家借風景,客戶已經到了。面對民營沒想到,立醫療原來是變化一位國際友人,姓名讀起來也很拗口,醫院就稱他為 Mr. M吧。小國
Mr. M中文說得還可以,家借偶爾也會夾雜一些英文,面對民營總體上溝通還比較流暢,立醫療而且也是變化健談的人。由于他想合作的業務模式不在我們醫略的范疇內,所以后面我們聊的更多是兩國之間醫療發展的差異。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沒想到他們國家多方面并不領先,卻創造了全球范圍內吸引外國醫療旅游人數最多的奇跡。
本周,也有多家醫院征求我2022年的發展運營計劃建議。聯想到Mr. M上周末所介紹的他們國家民營醫療(媒體多喜歡用“私立”,本文均按國內習慣統稱為“民營”)與中國的差異,索性在2021年底之際,來一篇2022年中國醫療變化形勢及與他國比較的分析,希望對廣大醫院發展規劃能有所啟發。
2022年公立醫療的3“強”2“變”
2021年10月,《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正式公布。對于這個促進行動,各級衛健部門及醫院需要有一個學習、分析、計劃的過程,所以2022年才是高質量發展行動的元年。根據相關政策解讀,不難看出2022年公立醫院將在3個方面變得更強,或者說民營醫院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強1:協同網絡
醫政醫管局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政策解讀(以下簡稱:解讀)中指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項重點建設行動,就是要建設高水平公立醫院網絡,并且要形成國家級醫學中心和國家級、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骨干,高水平市級和縣級醫院為支點,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為載體的高水平公立醫院網絡。
省會、地市、縣、鄉的協同力度加強,必然會給處于地級市、縣城的民營醫院帶來市場協作的壓力。
強2:專科影響
對于第二項重點建設行動建設臨床重點??迫?,解讀中如此表述:實施臨床重點??平ㄔO“百千萬工程”,建設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群和中醫優勢專科,加強對中西部地區薄弱專科建設的政策傾斜力度,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臨床重點??坪椭嗅t優勢???,區域??漆t療服務同質化水平顯著提升。
眾所周知,??苾瀯莶豢赡茉诙虝r期內得到快速提升,但為了響應重點??迫航ㄔO的號召,2022年相關公立醫院必將在重點專家人才引進、??平ㄔO配套技術設備引進、??平ㄔO計劃的宣傳等方面有諸多行動,這些行動自然會提升各家醫院在患者端的專科影響、也勢必讓本就處于劣勢的民營醫院??朴绊懥ο陆?。
強3:患者服務
促進行動的第四項重點建設行動是建設“三位一體”智慧醫院,解讀中寫道:通過完善智慧醫院分級評估頂層設計,鼓勵有條件的公立醫院加快應用智慧服務軟硬件,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化、規范化水平,落實國家和行業信息化標準。建成一批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智慧醫院,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形成,醫療服務區域均衡性進一步增強。
曾有媒體分析:未來數年,平均每家三甲醫院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高達數千萬元,如此高的預算,對于多數利潤捉襟見肘的民營醫院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政策引領、預算支持,公立醫院的智慧服務在2022年將普遍升級,也就意味著患者去公立醫院就醫更加便捷。
促進行動還要求:建立健全預約診療、遠程醫療、臨床路徑管理、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醫務社工和志愿者、多學科診療、日間醫療服務、合理用藥管理、優質護理服務、滿意度管理等醫療服務領域十項制度。
綜合來說,2022年公立醫院將采取多項措施以提升患者服務、改善就醫體驗。對應的,民營醫院本來所擁有的服務優勢,將面臨新的挑戰。
以上三個方面,對于民營醫院來說的確是感覺壓力更大。但哪怕是疫情完全驅散,2022年注定是變化的一年!3部委聯合印發的《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5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各地醫保局的帶量集中采購在醫用耗材方面不斷擠水分、醫改向三明模式看齊……這些都將導致公立醫療的變化。
該如何看待變化?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通用電氣公司前CEO杰克·韋爾奇都曾追隨的“現代管理學之父”—— 彼得·德魯克,非常欣賞變化。他認為:不協調的事件、產業和市場結構變化,都是創新的來源。
而2022年,公立醫療在諸多因素影響下,將出現以下兩種變化:
變1:收支結構
帶量采購,意味著中間環節的水分被擠,而相關部門又明確規定帶量采購產品任何醫院不得二次議價,公立醫院明顯面臨藥品耗材利潤空間下降的問題。
但高質量發展的??平ㄔO與服務改進要求下,公立醫院的人員配備數量需要增加,而公立醫院薪酬改革的方向是陽光收入要增加。利潤空間減少、人力成本增加的矛盾怎么處理?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醫院的DRG/DIP的強制推行下,更多醫院與醫保的結算方式也必然發生變化。綜合影響下,公立醫院的收入與支出結構必然發生變化。
變2:人才流動
2022年的醫療人才市場,很有可能是公立醫院流入數和流出數都顯著增加的高互動狀態。
一方面,藥品、耗材等帶量采購,必然會導致一部分群體的收入顯著下降、從而失去了在公立醫院的從業選擇優勢。另一方面,公立醫院的??平ㄔO計劃、薪酬改革讓陽光收入提高,也會吸引民營醫院的年輕中堅力量想回歸體制。而??平ㄔO計劃、破除四“唯”的醫生職稱改革,也會帶來更多科室人員之間的得意失意與職業彷徨……
墻內墻外,哪的花香?其實不同的人關注不同感受也會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對墻內墻外考慮的人越多,人才流動的頻次也會越高。
而以上兩種變化,對于廣大民營醫院來說,更多的是意味著新的機遇。
這個小國家創造了醫療奇跡
我們不妨暫時拋開2022年趨勢、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發展等問題,來看一下Mr. M所在國家的基本情況:
人口:只有幾千萬,不到中國人口的1/20;
經濟:2020年人均GDP只有中國的70%;
疆土:陸地面積只有中國陸地面積1/20左右;
旅游:位置與世界景點集中線北緯31度根本沾不上邊;
歷史:四大文明古國、一戰二戰,都沒這個國家什么事。
這樣的一個小國家,與中國比真的可以被甩后幾條街!但這個國家吸引的外國醫療旅游人數為全球最多,每年高達300萬人左右!相比之下,作為醫療技術最為發達的美國,雖然創造的醫療旅游收入為全球最高,但醫療旅游人數方面卻不足這個國家的1/3!
這個國家,就是處在東南亞的泰國。
兩國民營醫療5方面比較與啟發
與中國優質醫療資源匯集在公立三甲醫院明顯不同的是,泰國是民營醫療占據著醫療的市場主導地位。以下特根據Mr. M的介紹,從5個方面進行細化比較:
技術
中國:百姓普遍認同公立醫院技術更好;
泰國:泰國本土及外國旅游醫療者更認可民營醫院技術。
服務
中國:公立醫院服務在提升,民營醫院服務差異較大;
泰國:公立醫院幾乎免費所以服務差,民營醫院服務超好。
規模
中國:大規模的醫院絕大部分都是公立的;
泰國:大規模的醫院絕大部分都是民營的;
價格
中國:民營醫院價格有的比公立高、有的比公立低;
泰國:民營醫院價格就是比公立高,但與歐美比有競爭力。
患者
中國:大部分民營醫院主要是關注當地醫?;颊?;
泰國:上規模的民營醫院主要關注自費患者和外國患者。
不難看出,泰國的民營醫院可謂風生水起,與中國眾多民營醫院的困難重重現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時在與Mr. M 喝茶聊天的時候,我頭腦里就有過一個類比:從國力角度,他來找我想讓我介紹中國人去泰國民營醫院看病手術,基本類似于中國民營醫院想讓歐美國家的人來中國民營醫院看病。
試問:中國有多少民營醫院有過吸引歐美人來看病的設想?應該不超過1%!
此外,根據我與眾多民營醫療管理者的溝通分析,有70%左右的民營醫院管理者認為技術是不可能比得過公立醫院的,有40%左右的民營醫院管理者認為品牌化發展走起來會太難太累,甚至還有少部分民營醫院管理者已經認為民營醫院沒有希望。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排名國際前列的梅奧、克利夫蘭為民營醫療機構,但國內很多民營醫院管理者會覺得沒有可比性,因為他們已經是百年以上的發展歷史。但泰國的民營醫院,有超過百年的,也有50年以內的,例如世界十大醫院之一的曼谷醫院成立于1972年,三美泰醫院成立于1979年,康民國際醫院成立于1980年。
如果從發展歷史看,中國的民營醫院與泰國差距其實不大,例如很多從國企轉制過來的民營醫院都有著三四十年甚至更久的歷史,哪怕是完全新設的民營醫院,很多也發展了20年左右。
另外,泰國很多民營醫院能夠吸引歐美患者的技術,除了大家知道的變性手術、試管嬰兒,還有心臟搭橋手術、血管成形術、心臟瓣膜置換術、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術、脊柱手術、胃旁路手術、束胃帶手術、視力矯正手術、白內障手術等。
泰國有多家發展不足50年的民營醫院已經做到了品牌深受信任、靠技術吸引全球市場,那么中國的民營醫院是否也可以有如此光明的未來?
心理學中有個墨菲定律,也可以稱為倒霉定律,即只要事情存在變壞的可能性,則事情就總會朝著我們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墨菲定律強調的是負面的暗示效應,而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通過實驗,則驗證一個規律:讓學生認為自己很優秀,則這些學生會真的變得很優秀,此即羅森塔爾效應。
所以,民營醫院發展的未來,更多應取決于醫院自身發展的定位。換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則是:心有多大,舞臺才會有多大!
還有幾天,就到了冬至(12月21日),如果只盯著2022年,也許預知的更多是清冷的挑戰,相關計劃制定會更局限于眼前。但戰略性思維要求的是放眼未來5年、10年,所以關于2022年的年度計劃制定,何不帶著迎接春天的心態、并把泰國民營醫院的今天期待為自己醫院的明天呢?
來源:醫略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