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0日電 最高人民檢察院、年全國家文物局30日上午召開“依法懲治文物犯罪 賡續中華歷史文脈”新聞發布會,國檢關辦公益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羅慶東在會上介紹,察機超萬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理文領域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和決定逮捕妨害文物管理犯罪案件1451件3192人,物和文化起訴1785件5020人,遺產共辦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11402件。保護
羅慶東稱,訴訟全國檢察機關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年全把打擊文物犯罪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國檢關辦公益
一是察機超萬充分認識當前文物安全形勢,切實履行檢察職能,理文領域運用法治力量推動文化遺產與文物保護,物和文化依法嚴厲懲治和有效防范文物犯罪,遺產不斷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力度。保護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和決定逮捕妨害文物管理犯罪案件1451件3192人,起訴1785件5020人,有力打擊和震懾了文物犯罪。
二是加大追捕追訴追繳力度,針對文物犯罪多呈現鏈條化的特點,圍繞文物交易縱向深挖關聯犯罪,上追盜掘、盜竊,下查倒賣、銷贓、走私,深挖幕后老板,實現全鏈條打擊、一體化防治。引導偵查機關追捕涉案人員與查清涉案文物去向同步進行,積極推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積極推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促使被告人真誠認罪悔罪,主動上繳文物,減少國家文物流失。
三是強化數字賦能。重視數字模型的構建與運用,通過數據碰撞、數字畫像精準追捕追訴漏罪漏犯,實現個案辦理到類案監督的轉變,以數字檢察驅動打擊文物犯罪工作提質增效。
羅慶東表示,最高人民檢察院作為全國文物安全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扎實推進聯席會議各項重點任務,不斷健全部門協作工作機制,持續嚴厲打擊文物犯罪。
一是深化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通過重大案件提前介入、案件會商等方式,對案件定性、法律適用、證據固定等提出意見,確保精準打擊。加強與紀檢監察機關的溝通,及時移送職務犯罪線索,確保深挖徹查。
二是通過非刑罰性處置措施織密處罰法網,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處分或者沒收其違法所得的,及時將案件移送有關行政機關,做好行刑銜接工作。
三是加強檢察融合履職,充分運用“刑事+公益訴訟”機制,對于破壞文物行為造成公共利益損害的,及時啟動刑事、公益訴訟一體化辦案機制,注重刑事檢察與公益訴訟檢察的銜接和協同,實現信息共享和有效監督,發揮檢察一體化辦案優勢。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11402件,取得良好辦案效果。
羅慶東指出,同時,各級檢察機關加強與公安、法院、文物、海關等部門的通力合作,通過定期會商、涉案文物鑒定、保管和移交、信息共享、文物日常防護、交易市場監管、文物專業人才培養等方式加強協作配合,以適應新形勢下文物違法犯罪的規律特點,更好打擊和防范文物犯罪,攜手畫好文物保護“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