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6日晚,科學科學今年第一次月全食在夜空上演。網直網此次月全食恰逢最大滿月,放丨堪稱“超級月全食”。超級中國大部分地區當晚只要天氣晴朗,紅月就會看到“帶食而出”的亮月一輪超級紅月亮。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全食紫金山天文臺、新聞上海天文臺、科學科學國家授時中心、網直網云南天文臺、放丨新疆天文臺、超級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紅月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亮月深圳市天文臺等11家單位組成的全食中國科學院天文科普聯盟,充分發揮單位科普資源優勢,在上海、南京、青島、東莞、深圳、長春等多地開展聯動月食直播及科普活動,多位天文專家參與到線上講解和活動互動。 【直播時間】2021年5月26日(周三) 18:30-21:00 【前端直播地點】北京、上海、南京、青島、長春、東莞、深圳、廣州、海口 【科學網官微直播全程回放地址】 https://live.media.weibo.com/live/show?id=1022:23205036d96ac3520b9741ad63eac33909fbea 嘉賓 | 嘉賓介紹 | 嘉賓所屬站點 | 嘉賓所在城市 | 邵正義 | 上海天文臺研究員。 | 上海天文臺 | 上海 | 廖世勇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隕石和微隕石的礦物巖石學、地球化學和同位素年代學研究,探索行星演化的過程和歷史,以及地球深時空間碎片環境。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 | 南京 | 湯海明 | 著名天文科普人。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佘山科普教育基地主任,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負責上海天文博物館的管理工作。參與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天文卷》等多部天文科普書籍的編寫工作。在國內首先建設了網上天文直播頻道,并多次成功的對天象現象、科普活動等進行網絡視頻直播。2015年獲得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2016年獲得中宣部科技部中科協聯合辦法的科普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 上海天文臺 | 上海 | 楊贛虎 |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高工,云南省天文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天文學會組委會副主任。研究方向:射電天文與望遠鏡控制。 |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 | 昆明(參加青島活動) | 董雪 | 女,1981年出生,現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激光測距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負責人。國家大科學工程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中科院科研裝備項目研究人員。 | 長春站 | 吉林省長春市 | 鄭捷 | 別名小林,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駐站天文學家,當天的基地總值班。主要研究領域為多波段測光巡天,光學天文觀測和數據處理專家。 | 國家天文臺興隆站 | 北京,興隆 | 劉永鑫 | 國家授時中心科普主管,一直致力于天文、時間、導航領域的科學普及工作。 | 國家授時中心(東莞直播點) | 西安 | 吳亮 | 深圳市天文臺,高級工程師。 | 深圳天文臺 | 深圳 | 月塵衣 | 業余天文愛好者,業余攝影師,新西蘭現場信號提供。 | | 新西蘭 | 袁鳳芳(主持人) | 現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普主管。廣東實驗中學天文社發起人和第一任社長,華南農業大學天文愛好者協會發起人之一和第一任副會長,廣州市天文愛好者協會發起人和秘書長,廣東南十字星會秘書長。2009年3月發現小行星高雄星。小行星(263906)被命名為袁鳳芳星。星空攝影師。 | 國家天文臺 | 北京 |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