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10月20日電 題:“走讀”湖北崇陽:發現鄉村新面貌
作者 盧琪 胡傳林
“中國鄉村的走讀變化讓人欣喜。”加拿大視傳媒總編輯朱楓杰游覽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青山鎮白茶基地后感慨道。鄉村行看鄉村新面近年來,振興崇陽縣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湖北圍繞“藥竹茶豬”等發展特色農業,崇陽依托自然景觀、發現歷史文化遺跡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走讀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鄉村行看鄉村新面
10月20日,振興來自美國、湖北加拿大、崇陽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的發現17位華文媒體代表“走讀”崇陽,感受鄉村振興活力。走讀
崇陽縣青山鎮白茶基地。鄉村行看鄉村新面(航拍圖) 吳淘淘 攝地處幕阜山南麓的振興崇陽縣,縣內四周環山,中部盆地。曾經,“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近年,崇陽縣構筑農村公路“交通網”。一條條不斷延伸的公路串起大山、連起鄉村,助力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
車輛駛入崇陽縣青山鎮白茶基地,鋪滿山間坡地的一壟壟茶樹映入眼簾。“這里降雨充沛,臨近青山水庫,生態優良,土質條件也適合白茶生長。”崇陽縣青港白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葛小峰介紹,自2007年引入白茶,合作社為周邊茶農提供技術指導、對接銷售渠道,如今已建成近萬畝生態茶園,茶農收益翻番。
除發展茶產業,雷竹、中藥材等產業同樣發展迅猛,崇陽麻花、崇陽雷竹筍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崇陽黃精被列入湖北“十大楚藥”道地藥材。數據顯示,2022年崇陽縣茶葉面積9萬畝,年產值11億元;中藥材面積(含林下)11萬畝,年產值5億元;雷竹近5萬畝,年產值2億元。
在崇陽縣白霓鎮油市村,屹立千年的石枧堰成為當地旅游“新名片”。據悉,古堰至今仍發揮著灌溉農田、防洪供水等功能,今年還入選了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中國候選工程名單。
位于崇陽縣白霓鎮油市村的石枧堰。 張暢 攝依托古堰、古建筑等資源,油市村打造小自然田園綜合體、民宿、農家樂,發展鄉村旅游。“村里的路和環境整修好了,為我們辦農家樂、采摘園創造了條件。”油市村村民蔡光忠說。
臨近的白霓鎮大市村,山巒疊翠,流水潺潺,水利工程遺跡——大市渡槽被整修一新,成為當地網紅打卡點。曾經的貧困村如今成為美麗鄉村,離不開“90后”姑娘程桔和村民們的努力。
游客行走于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渡槽之上。 張暢 攝2014年,程桔從廣州回到家鄉,當選村黨支部書記。考慮到大市村具有崇陽銅鼓、渡槽、古民居等歷史文化資源,且自然景觀較好,程桔為鄉村發展做出規劃:完善基礎設施,整治環境,發展鄉村旅游。
幾年來,大市村修建了寬闊的柏油路;創辦小微企業;發展特色水果基地、柑橘基地、中藥材基地等產業;結合歷史遺跡打造景點,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大市村發展蒸蒸日上。現如今,擔任白霓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大市村黨支部書記的程桔稱,眼下正積極引導鄉賢回鄉創業、投資特色產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鄉村發展起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就能回家鄉謀發展。”加拿大《嘉華時報》社長周志華說,崇陽縣鄉村新面貌是中國萬千鄉村發展的縮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