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打針,擦邊球不用做醫美,玻尿光口服就能增加皮膚水分?這到底是酸食視美容新方式還是“智商稅”?2月6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玻尿酸食品能“吃出水光肌”發出四大疑問,打亟待重并指出目前沒有任何權威證據證明食用玻尿酸能促進體內透明質酸的擦邊球合成,而鋪墊和暗示成為商家宣傳的玻尿手法,同時,酸食視通過第三方平臺的打亟待重“個性化推送”功能精準觸達目標人群,實現對消費者“精準洗腦”。擦邊球(據《中國消費者報》2月8日報道)
玻尿酸又稱透明質酸,玻尿通過醫用美容注射實現補水改善膚質功能。酸食視作為食品原料的打亟待重玻尿酸是一個長鏈多糖,進入胃腸道后會被分解成單糖、擦邊球二糖,玻尿再吸收。酸食視2021年1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正式公告,批準透明質酸鈉(透明質酸,俗稱玻尿酸,HA)為新食品原料,可應用于普通食品添加。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以“安全”為關鍵詞經企業長達16年申請才被納入食品原料的食品添加劑,卻被異化宣傳為添加了玻尿酸的相關食品可以“吃出水光肌”?!肮πА背闪瞬D蛩崾称返馁u點和關鍵。但到目前為止,這一說法并沒有可靠的調查和科學實驗數據來源做支撐。
一方面,對于一些食品生產企業來說,雖然并沒有直接打廣告說其生產的含玻尿酸食品能夠“吃出水光肌”,但在企業網頁相關問答里面,話里話外地暗示具有這種功效。比如某企業在回答提問時,違背玻尿酸被人體吸收后分解的真實情況,虛假解釋說玻尿酸經過消化會從大分子玻尿酸變成小分子玻尿酸,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認為玻尿酸食品真的能夠“吃出水光肌”。而這顯然是一種企業變相的虛假廣告,亟待相關部門關注重視。
另一方面,一些第三方平臺密集頻繁地以“科學研究”或“親身體驗”名義發布“種草筆記”等,暗示閱讀者玻尿酸食品確實能夠“吃出水光肌”。這種營銷套路隱蔽性強,不僅可以給消費者“洗腦”,還可以規避法律和逃避監管,但這樣的做法本質上是一種變相的違法廣告。
我國《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的,由市場監管部門責令停止發布廣告,責令廣告主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并處以一定數額的罰款等;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有前款規定違法行為仍設計、制作、代理、發布的,由市場監管部門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不難看出,宣傳玻尿酸食品能夠“吃出水光肌”,且因此就調高商品價格,不論這是企業直接暗示誘導,還是第三方分享發布平臺的暗示、引流,只要沒有確鑿的依據,就都是在打《廣告法》和《價格法》的“擦邊球”。而近年來的諸多事實證明,此類虛假誘導和高額牟利行為之所以多發頻發,一個關鍵的原因在于這樣做的成本較小但牟利卻可能巨大。
這也再一次提醒我們,不管是保護消費者利益,還是維護市場秩序,都需要市場監管等部門及時出手、嚴肅處理。同時,作為消費者,也要自覺擦亮眼睛理性消費,不能被幾個簡單的新奇詞匯和說法忽悠就上當,被收割了“智商稅”還不自知。(余明輝)
責任編輯:李佳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