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代表對甘多災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禾馱鄉石門村黨支部書記石壽芳6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呼吁現行規定國家救災應急響應條件按單次災害計算損失,肅等省份而小災累計的貧困重大損失無法達到國家啟動條件,因而不能享受中央救災資金支持。提高
另一方面,救助因災生活救助、標準遇難人數家屬撫慰和毀損住房重建救助標準嚴重偏低,代表對甘多災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物價水平不相適應。呼吁為此,肅等省份今年兩會上,貧困石壽芳提交了“關于請求國家對甘肅等多災貧困省份降低啟動應急響應標準、提高提高災害救助補助標準”的救助議案。
石壽芳說,標準甘肅是代表對甘多災全國自然災害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干旱、洪澇、風雹,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繁交織發生,災害種類多,持續時間長,素有“無災不成年之說”。
近年來,甘肅相繼遭受了2012年“5·10”岷縣特大山洪泥石流,2013年岷漳6.6級地震災害,損失重大。據統計,“十二五”期間,甘肅省年均受災人口1100多萬人次,年均需救助人口400多萬人,五年間共倒塌房屋27.39萬間,受災面積700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900多億元人民幣。
石壽芳的家鄉岷縣是災害頻發區,在2012年“5·10”岷縣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災害中,石壽芳帶領民眾提前預警,及時撤離,保證了全村無一傷亡。
作為受災地區來的人大代表,經過走訪調研,石壽芳提出,建議國家統籌考慮各地自然災害發生和經濟發展差異特點,對救災應急啟動條件和救助標準分地區分類實行“差異化政策”,多災貧困省份給予重點支持,一方面適當降低國家救災響應啟動條件,另一方,提高災害救助補助標準并建立動態增長機制,幫助解決受災民眾基本生活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