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因銷售偽劣種子罪獲刑 典型案例警示農資市場
發布時間:2025-03-31 15:00:22 作者:百家號 瀏覽量:10
3月31日,被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農資打假”典型案例,人因其中趙某銷售偽劣種子案引起關注。銷售2021年底,偽劣被告人趙某受河南省上蔡縣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罪王某和種糧大戶賈某委托采購馬鈴薯種薯。趙某在沒有取得種子經營資質的獲刑情況下,以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典型價格購入18.86噸無任何標簽標識的“黃金薯”馬鈴薯種薯,并以2.74萬元的案例價格銷售給賈某和王某。
2022年5月,警示賈某和王某共種植了150畝“黃金薯”馬鈴薯種薯,農資但馬鈴薯植株相繼出現葉色發黃、市場部分植株莖葉枯死等情況,被告枯死植株表現為地下根、人因莖腐爛,銷售薯塊腐爛等特征。偽劣經鑒定,田間薯塊腐爛系種薯帶菌導致環腐病、軟腐病發生流行造成,病爛薯率46.6%,產量損失率45.5%,經濟損失共計54萬余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趙某銷售帶菌馬鈴薯種薯,使生產遭受特別重大損失,其行為已構成銷售偽劣種子罪。最終,法院以銷售偽劣種子罪判處趙某有期徒刑七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同時判決趙某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某、賈某經濟損失共計543750元。